長安城外。
今日劉寒不可思議地看著麵前的情報:“文和,王越重新恢複聯絡了!”
情報,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贏得一場戰爭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就是這個意思。
要想使戰爭獲得勝利,最安全可靠的辦法是一定等到敵情有了完全正確的情報之後,再來采取行動。
隻有通過情報才能及時掌握敵人的虛實、意圖和動向,以便製定相應的對策,在軍事鬥爭、外交鬥爭中取得主動權,克敵製勝,立於不敗之地。
圍困長安,一是戰術需要,為黃忠拿下左馮翊、右扶風兩郡爭取時間,同時防止長安守軍增援;而黃忠拿下兩郡之後,戰爭形式便會逆轉,著急的一方就會從劉寒變為李傕,長安成了孤城,守軍成了沒有退路的孤軍,軍心就會渙散。
但是,劉寒就怕李儒狠心,來個一不做二不休,拉長安數十萬百姓陪葬,所以一直隻圍不攻,防止狗急跳牆。
自圍困長安,至今將近一個月,劉寒對長安內部情況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現在重新聯係上王越,可把他樂壞了。
賈詡:“主公,王越先生在情報中說了什麼?”
由於信鴿攜帶的內容有限,王越隻能長話短說,“長安形式,不太妙啊!”
李儒不僅對長安城內各路探子進行抓捕和清洗,更是對長安城內所有人進行嚴格的管控,稍有不慎便可能會被判上通敵罪,人頭落地。
賈詡看完情報後,也大致清楚了長安內部情況,“主公,如今三輔之地隻剩下長安守軍,強攻不然不成,不如……”
在洞悉人心方麵,誰也比不上賈詡,“文和,大膽說出來。”
賈詡也不藏著掖著:“主公,李儒對長安城內士族提防甚深,說明長安內部極不穩定。”
劉寒點頭表示認可,外麵這麼大壓力,李儒還讓一萬人盯著百姓,說明這裡麵有人想在大軍攻城之後,等雙方兩敗俱傷,然後跳出來“撥亂反正”,從中牟利。
“這樣從側麵說明,李儒怕死!”
賈詡這句話倒是點醒了劉寒,“對!”
若李儒不怕死,早該在董卓死的時候就跟著被殺了或者隱姓埋名生存下去,不會帶著西涼軍反攻長安。
“主公,從外麵強行攻城拿下長安是最後的計劃,堅固的城池都是從內部攻破的,而這突破口就是李儒。”
“臣建議,既然王越先生見過李儒一次,不妨再讓見李儒一次,帶著主公的手書,保證他不死……”
賈詡看著劉寒,李儒可是害死皇帝的元凶之一……
劉寒沒有提反對意見,“你先接著說。”
“主公,詡的意思是,可讓王越聯係李儒,讓李儒出力,我們在外配合,離間李傕、郭汜二人,讓他們自相殘殺,到時候城中大亂,咱們……”
劉寒自然想通了賈詡的計劃:“到時候城中大亂,城內那些蠢蠢欲動的家夥必然動手,我們隻需要等他們打開城門,攻入長安即可。”
賈詡:“對!我就是這個意思!這樣我軍損失可以保持在最小。”
長安城內。
隨著張繡的第一封絹帛射入城中,長安城內西涼軍便成為孤軍,消息傳開之後,長安內部人心惶惶,暗流湧動。
今日,圍困西涼軍的劉寒部又朝城內射入一萬封書信,又是洋洋灑灑一大堆話,但總結起來,就那麼幾句:你們已經被包圍了,投降是你們的惟一出路。
攻心計!
陽謀!
人心便是如此,李儒感到深深地無力。
“誰?!”
李儒看到窗外有身影移動,立即警覺地拔出短劍,走出門外,看著過道來回,一個人都沒有。
李儒自嘲地將武器收起,關上房門:“許是最近壓力太大,都出現幻覺了。”
正當李儒轉身想要休息,正好看見王越坐在他剛剛的位置上。
李儒麵帶殺氣,咬牙切齒道:“王越!你還沒死?!”
王越看著氣急敗壞的李儒,開口問道:“怎麼?先生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