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嫻看著眼前的玉軸,皺著眉頭說道:“像這種在墓中,死者為後來者留下信息的事情,倒也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說著,張小嫻看向了張教授:“教授,還記得河北發現的那座大墓嗎?”
張教授輕輕地點了點頭:“記憶猶新……那位墓主人,死前早就料到自己的墓會被發現、被盜,乾脆就留下了一把墓鑰匙。並且墓中根本沒有設任何的機關,隻在棺槨處留有一句話:‘千金散儘後人手,留得清名渡秋風……’”
許浩頓時接著說道:“還有當時劉伯溫進入了諸葛亮的墓,發現裡麵的燈油將近。
傳言劉伯溫在裡麵看到了諸葛亮留下的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小劉小劉,快快添油’。雖然這肯定是後來變了詞義,但是古人留下戲言與後人者,倒是時有發生。這玉軸,莫非也是這個意思?”
朱慶陽聞言,輕歎了口氣:“單憑一句‘恭迎後世高人親至’的話,的確像是古人留給後人的戲言,這倒可以理解。但現在最頭疼的就是,這句話後麵還加了三個數字788,這就讓性質直接變了!真能如此巧合嗎?”
聞言,眾人點頭。
的確如朱慶陽所說,如果隻是單憑前麵一句話,那與很多考古典故裡的故人戲言差不多,也沒什麼好驚奇的。
但問題就是出在了最後留下的三個數字上,這一組合,意義直接就變了!
張教授歎息一聲,有些無可奈何地說道:“畢竟自古就有三才、四象、五行的說法,而且古人對此更加信奉。所以,這玉軸上所留下的文字究竟是何意,難以揣測……是不是巧合,這誰也說不準!”
思索了片刻之後,韓風將這份玉軸拿在手中:“貓爺,這東西你先拿著,也許出去之後可以讓首長看一看,說不定會有什麼線索。目前我們還不能確定這上麵提到的788究竟是指向某件事情的數字,還是……”
後麵的話韓風沒有再往下說,但其他人則都明白。
現在最讓眾人感到疑惑的就是這788,究竟是不是指的788勘探隊?
聞聽此言,張教授有些詫異地問道:“校尉同誌,你們是要把這玉軸帶走嗎?”
韓風立刻便明白了張教授的意思,緊接著開口說道:“教授,我知道這是文物,但是我們的確要先調查一下。如果到時候查不出什麼來,我們會把此物送到文物局的。”
張教授這才輕輕地點了點頭。
對此,韓風等人其實能夠理解,畢竟軍方和文物局是兩個部門。
這可是秦始皇陵裡的玉軸,出了這個墓門,那就是價值連城的文物,最終的歸宿一定是文物局,進行妥善處理。
但這隻是在查不出什麼來的情況下,一旦有所發現,788勘探隊則可以完全介入。
也就是說,該如何定性玉軸,全看上麵記錄的信息和調查的結果了。
當然,如果這隻是普通物件,那還好說。
但若是靈寶的話,那就更沒的說了,就直接超出文物局的管理範疇與管控資格了。
朱慶陽將玉軸放入了百寶箱內,眾人又檢查了一番四周,仍然對這座大殿感到非常奇怪。
這裡既沒有下葬的屍體,也沒有任何機關,就好像真的是在等後世的某人來似的……
這種感覺讓朱慶陽幾人感到頗為奇怪,但調查終究是要繼續的。
每個人都不曾忘記這次任務的重點,是要找到龍脈受損的原因。
循著羅盤,韓風徑直朝著眼前最大的丹爐走去。
可就在此時,眾人的耳邊突然傳來了一陣奇特的響動。
這響聲似乎是從墓牆內傳來的,速度極快,而且聽起來數量繁多。
“什麼東西?這裡麵還有活物?”
朱慶陽皺著眉頭湊到了墓牆邊,認真地聽著。
可那聲音又很快便消失不見了。
韓風的眼神之中帶著濃濃的疑惑。
雖然這地方實在是有些古怪,但他們來不及詳查。
而考古隊當然是想要留下來好好調查一番,但788勘探隊離開之後,他們會不會遭遇什麼危險,誰也不知道。
張教授更不能允許自己帶領的隊伍冒這個險。
所以無奈之下,大家隻能以788勘探隊為核心,跟隨他們行動,儘可能地掌握更多的線索和信息。
他們能帶出去的信息越多,之後做考古報告的時候就能有更多的收獲。
看著眼前巨大的丹爐,韓風思索片刻之後,輕輕地拽動了丹爐旁邊的扶手。
“哢……”整個丹爐頓時圓軸式轉動,很快便露出了裡麵的一條墓道。
考古隊員們似乎見怪不怪了,但依舊讚歎不已。
788似乎總能找到最重要的機關,從而打破僵局,開辟新的道路。
這要是換了他們,恐怕就真的要被困在這裡了。
就算僥幸能找到機關,也必定要費一番周折。
他們不知道的是,真正起到至關作用的,其實就是韓風手中的那個不起眼的羅盤。
對於這處古墓的內部結構,韓風其實一無所知。
他之所以能總能確定出一條可行的道路,全靠手中羅盤的指引。
八位對應八門,天下的風水都遵循這一原理。
既然建造這裡的很可能是位方士,那麼用堪輿之術來尋找出路,自然是可行的。
畢竟,就算是通天徹地的方士,在建成古墓後也肯定要離開,不可能布下一個死局,把自己也困在裡麵。
正是基於這一點,韓風才能確定方向,隻要在那個方向上尋找到機關就可以了。
一行人相繼進入了墓道,離仙方殿也越來越遠。
由於時間緊迫,他們來不及詳細調查,所以隻能做出一個基礎的判斷:仙方殿應該是秦始皇摹仿鹹陽國都內為自己煉丹的地方建造的。
然而,仍然有太多的疑惑得不到解答。
那座空棺內,本該葬下誰?為何棺內留有玉軸,上麵寫著“恭迎後世高人”以及“788”的字跡?
站在第99層玉階朝下看去,為何會變幻出秦始皇俯身行禮的影像?對麵那幾個模糊的人影又究竟是誰?
這些都成為了眾人心中的一個謎團。
若不是因為龍脈之事緊急,恐怕連788勘探隊都忍不住想停下來好好調查一番,更彆說張教授他們了。
這就像是身邊放滿了金山銀山,卻隻能看一看,不能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