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
不管多大,在父母麵前都是孩子。
蘇憶安就像小時候一樣挎著蘇大海的胳膊,還把一小截黃瓜塞進蘇大海的嘴裡。
“我覺得家裡的黃瓜都比那邊的好吃。”
“好吃就多吃點。”
“那不行,留著肚子吃餃子。”
“你媽包餃子了?她嫌天熱,已經有半個月沒包餃子了。”
“還是因為疼我唄。”
白紅梅炒了一個青椒炒雞蛋,再加上蘇憶安的黃瓜拌粉絲,剛好是兩個。劉國慶不喝酒,蘇大海不能喝酒,就彆整什麼下酒菜了,直接下餃子行了。
餘糧和狗蛋把葉子送回來就跑了,他爹說了,今天二奶奶家有客人,不許再去蹭飯。
白紅梅就開始燒水煮餃子,熱水鍋裡滾三滾,白胖胖的餃子就熟了。
白紅梅先盛出來幾個,敬灶王爺敬各路神仙,再打上一整碗,“你看,讓誰給謝瑾年送過去?”
“給誰?”蘇憶安懷疑自己聽錯了,又問了一遍。
“謝瑾年。你倆沒離婚的時候,他還是幫過咱家的,省城那次,也是他舉報了他爺爺他媽。功是功,過是過,一碼歸一碼。”
換句話說,惡心人的是謝家人,不包括謝瑾年。如今蘇憶安有了好的歸宿,有些事白紅梅也看淡了,劉國慶都請了,她不差謝瑾年這一碗餃子。
誰送呢?蘇憶安肯定不會,分開了就是分開了,分手仍是朋友,她做不到那麼灑脫。這個年代,還是保持點距離。
“讓劉國慶吧。”
蘇憶安轉身喊劉國慶。
“今天包的餃子挺多的,這一碗你端給謝瑾年吧。”說話的是白紅梅。
劉國慶喜出望外,“好好,我這就送去,謝謝嬸子,你可真是大好人。”
試問幾個前丈母娘能做到這一步?
如今的知青點“人丁單薄”,女知青隻剩下段文秋了,另一個辦了病休回城了;男知青,葉思遠在代銷點,長住知青點隻有謝瑾年和一個叫史邊江的知青。
段文秋為了避嫌,自己開夥了,兩個男知青吃的是豆角,缺油少鹽的,味如嚼蠟。
“餃子來了,快接著。”
謝瑾年看著還冒著熱氣的餃子,問道:“哪來的?”
“當然是蘇大叔家的了,大嬸讓我端來給你們吃的。”
謝瑾年還是不相信,白紅梅看見他就像在看空氣,一個傷了她女兒的人,當媽的能這麼大度?
“你不會把你的端過來了吧?”
“想的美,我自己不吃端來給你?真是嬸子讓我端過來的。”
史邊江用手捏了一個,差不多囫圇個吞了下去,“真香,還是肉的。”
“把碗給我帶回去,我還沒吃呢。”
謝瑾年倒碗的工夫,史邊江已經塞了好幾個了。
“行了,差不多就行了,你還要一個人包圓啊?”
“劉國慶說了,是送給咱倆人的,我吃不應該嗎?”
謝瑾年,“那邊認識你是誰啊?”
“倒是認識你,誰會給仇人送餃子?……”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