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旅店,建於1927年,高六層,為淡馬錫華人街牛車水最高建築,也是南洋華人上流社會的聚集地。
這天上午,南天旅店頂樓涼廊內來了十多位華人,這些人全是淡馬錫華人家族的當家人,在本地頗有聲望。
如此多的大人物一同到場,侍者們戰戰兢兢地送上茶水和糕點,而後倒退著離開。
其中一名老者瞄了樓梯方向一眼,對人群中的一人說道:“蔡兄,聽聞貴公子Harry(哈裡)通過了日語考試,下月就將進入日本讀賣新聞分社公乾?”
聽到這個問題,被叫做蔡兄之人打了個哈欠,略帶不滿道:“後生仔不知道輕重,萬一得罪了蝗軍,到時候倒黴的是蔡家。”
在場之人暗自偷笑,淡馬錫誰不知道蔡家真正做主的人是那位剛剛年滿二十的大公子,而他們麵前的蔡兄沉迷賭博,不受族中待見,隻是明麵上的家主。
正說著,樓梯處走出一個全套英式打扮的年輕人,來人便是蔡哈裡,在場之人紛紛出聲問好,更有幾人起身迎接。
“哈裡。”
“蔡公子。”
亂糟糟的問好聲中,蔡哈裡微笑著坐下,看也沒看自己的父親,顯然兩人的關係並不融洽。
蔡哈裡瞄了眼桌上的中式綠茶,微微皺了皺眉,出聲喚來侍者,讓對方上了杯印度紅茶。
注意到這幕,有心者啞然失笑,這位蔡公子的脾性倒是跟其祖父一模一樣,極度崇尚西洋文化,完全不像個華人。
據傳,不管天氣有多炎熱,蔡公子的祖父吃晚餐時必須穿上西裝,戴好領結,餐桌上也必須整整齊齊地擺放著西式刀叉和盤碟。
而且跟一般華人家族將孩子送到中文學校讀書不同,對方堅持送蔡哈裡念英文學校,家中交流全用英文。
麵對眾人包含深意的目光,蔡哈裡卻麵不改色,淡淡道:“先生們,你們誰知道那位梅公子的底細,他將我等召集到此有什麼目的?”
聞言,眾人七嘴八舌說起了各自收到的消息,內容十分繁雜。
“梅公子是南洋程家大小姐未婚夫的表弟,家中頗有家資。”
“不錯,早在前朝的時候,梅老先生就是太古、怡和等洋行的買辦,近年來更是在歐美投辦了大量產業。”
“你們說的都是老黃曆了,梅家已經入了德國籍,與德國高層很是密切,連南美都有涉足。”
“我怎麼聽說梅家跟美國人的關係更好?”
“你的消息不準確,梅家船隊承擔了大量日本海軍的運輸業務。”
說著說著,這些人竟爭論起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梅家手眼通天,在海外擁有強大的實力。
隨後,又有人透露了一條消息,梅家在南美的工廠亟需工人,梅公子此次來淡馬錫便是為了吸納本地的華僑。
蔡哈裡眼中閃過一絲陰霾,華僑是華人家族的根本,沒有了華人,華人家族就失去了與殖民者討價還價的籌碼,隻能任人宰割。
他正欲說些什麼,幾名身穿短衫的男子快步走進涼廊,占據了牆角和窗邊等要害位置。
不多時,一個與蔡哈裡年紀相近的華人青年出現在樓梯口。
化名梅公子的左鈞掃視四周,目光在蔡哈裡身上稍作停留,拱手與眾華人勢力代表打了聲招呼。
無論心裡怎麼想的,包括蔡哈裡在內,所有人都站起來回禮,現場氣氛一派祥和。
待眾人再次坐下,左鈞道明了來意,與剛剛那人說的一樣,他此次確實是為了華僑而來,但原因並非全是梅家缺乏工人。
“各位前輩,對於日本人的肅清行動,你們如何看待?”
所謂肅清行動,乃是日本人對淡馬錫以及南洋華人有計劃的迫害行動。
截止到目前,已經有近四萬華人被殺,被關押者不計其數。
聽到左鈞問的問題,華人代表們大多臉色難看,但也有人不以為意,比如蔡哈裡父子。
蔡父有些看不慣梅公子的做派,率先開口:“這都是因為達軍,若不是他們跟隨英國人守衛馬來亞半島,日本人怎麼會對華人下手。”
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約有2000至4000名華人應征加入保衛馬來半島的行動中。
這支部隊以其指揮官約翰·達利中校之名命名,稱之“達軍”,或又稱“星華義勇軍”。
日本人占領南洋後,用達軍抵抗日軍為理由鎮壓當地華人,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左鈞沒有說話,而是拿出一份日文文件以及中英文翻譯件遞給眾人傳閱。
這份文件裡寫的是日軍對肅清行動的具體安排,文章末尾的日期赫然是開戰之前。
蔡父看完閉上了嘴,與他同樣想法的華人代表也不做聲了,隻有蔡哈裡仍然是那副無所謂的態度。
深深看了這個同齡人一眼,左鈞對眾人說道:“我等流著同樣的血,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華人受難,梅家願意打通日本人的關節,救出這些同胞,諸位以為如何?”
按說都是華人,華人代表們理應立刻讚同才對,但結果恰恰相反,現場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蔡哈裡嘴角微翹,這個梅公子真是個書呆子,沒有一點好處就想讓華人家族冒著危險出手相助,他們又不是開善堂的。
左鈞歎了口氣,再次拿出一些照片,照片上是日本人處決華人的場景。
隻見數十名華人被繩索捆成一組,日軍以機槍或刺刀將受害者一一殺死,情形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