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總當然不想自絕後路,畢竟晉綏軍想要長期走下去,確實需要依靠年輕的力量。
晉綏軍中的那些老油條,早就沒有了當初的激情,現在隻想著往自己兜裡撈資本。
哪怕是將來有一天晉綏軍敗了,或者晉綏軍成為了曆史,他們也可以無後顧之憂。
但閻總很清楚,他自己與晉綏軍是一體的。
如果晉綏軍真的沒了,他閻總這輩子還有什麼依靠?
以閻總的能力,肯定動不了晉綏軍中的裙帶關係,畢竟晉綏軍是依靠裙帶關係發展起來的,這是根本。
所以閻總隻能把希望放在年輕一代身上,希望年輕一代出幾個爭氣的,能夠改一改晉綏軍的歪風邪氣。
年輕一代中,好不容易有一個爭氣的,他卻跟趙誌國走的很近。
趙誌國是誰?他閻總目前最大的敵人!
俗話說的好,人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跟趙誌國混的這麼近,就算他想成為八路軍,也得有更大的嫌疑。
“哎……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不能回到並州去,趙誌國一天比一天強大,已經不是我能壓住的了。”
閻總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後悔了。
如果當初他對趙誌國好一點,或許當今的晉綏軍已經是此地的霸主。
這世界上就算有賣後悔藥的,閻總也是一個不思悔改的人。
但凡他有一點懺悔思過之心,也就不會跟小鬼子曖昧了。
自從閻總的心思不放在抗日的正途上,他就已經站在了所有華夏人的對立麵上,不止是趙誌國的對立麵。
而曹繼雨他隻想當一個純粹的軍人,他不想摻和到晉綏軍中的勾心鬥角,更不想卷進趙誌國和閻總之間的愛恨情仇。
他的目標很簡單,像趙誌國和陶學一一樣,能夠有仗打,能夠帶著部隊,踏踏實實地揍一頓小鬼子。
隻可惜,晉綏軍如今的狀態,隻盼望著小鬼子彆來打他們就好了,根本不敢奢望向趙誌國一樣對日軍發起反攻。
當趙誌國的兩封信一明一暗送到曹繼雨手中的時候,曹繼雨已經確定明麵上的那封信已經被人給看過了。
閻總已經讓情報部門鑒定過了,信沒有任何問題。
然而有問題的信早就通過另外的渠道送到了曹繼雨手中。
既然趙誌國請求幫忙,曹繼雨不想坐視不理。
畢竟這件事情還跟打小鬼子有關係,曹繼雨更不可能置之不理。
當今有多少華夏人為了趕走侵略者在努力著,或者已經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而他曹繼雨待在後方,每天能夠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對此,他已經感覺自己在這場戰爭中變成了坐視的一方。
坐視國土淪喪,坐視華夏同胞被人欺淩,坐視日軍肆無忌憚的屠殺……
曹繼雨不想在這場戰爭中當一個旁觀者,哪怕他不參與到戰鬥中,隻需要他為這場戰爭儘一點點綿薄之力,也能夠對得起他是華夏軍人的身份。
在讀完趙誌國送來的信之後,曹繼雨毫不猶豫地拿出筆和紙來,聯絡陶學一。
“你知道陶學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