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閻總要從八路軍和中央軍中選擇出一個更講誠信的,他寧願選擇八路軍。
雖然雙方陣營不同,但是跟八路軍打過交道的閻總,還是了解八路軍的做事風格。
要麼他們不答應,既然答應了,又有協議,八路軍總部必然是會遵守的。
“來者即是客,合作抗日時期,雙方有軍事上的往來也是正常事情。”閻總說,“你們幾個人跟他們協商,他們的人員以及到達的時間,務必保證他們的安全。”
閻總可以給趙誌國下絆子,但他還是不想因為趙誌國跟八路軍總部鬨得很僵。
中央軍被小鬼子拖在了南方戰場上,萬一他把八路軍給惹毛了,趙誌國也會跟著撕破臉皮。
以當今閻總手中晉綏軍的實力,跟趙誌國不是一合之敵。
麵對自己的利益問題時,閻總還是想得很明白的,中央軍有撕破臉皮的底氣,他們晉綏軍現在是軟腳蝦,可沒有能力承擔起破壞抗戰的後果。
於是乎,閻總立刻抽調人員,專門負責八路軍到他防區內交流的事情。
當然,閻總手底下的人幾乎認定了八路軍總部這次派人前來交流,肯定跟趙誌國有關係,而且雙方交流的重點也是並州問題。
晉綏軍的人都見識到了閻總對並州的態度,在並州問題上,閻總哪怕是撞得頭破血流也隻會前進,不會後退。
“總司令長官太執著於並州了,我們晉綏軍會在並州上吃虧的。”
一個年輕的參謀人員,上次他就建議閻總跟趙誌國和解,奈何,閻總並沒有聽進他的勸告。
“總司令長官既然做了決定,我們隻管按照總司令長官的想法走。”
“到現在為止,我仍舊感覺趙誌國讓出機場就是一個陰謀,而且趙誌國指名道姓要曹團長駐守機場,肯定沒安什麼好心,晉綏軍或許沒毀於戰爭,而是毀於趙誌國之手。”
“少說幾句吧!”
如果晉綏軍真的毀了,第一責任人肯定不是趙誌國,而是閻總自己。
是他閻總固執己見,明明有好多次握手言和的機會,他閻總自己沒有把握住。
閻總整天琢磨著趙誌國要做什麼,而趙誌國卻絲毫不關心閻總在做什麼。
畢竟兩個人本就不是一路人。
當然,還是因為趙誌國的事情太多,比如今天想著打東邊的小鬼子,明天要想打西邊的小鬼子,後天還要想怎麼打南邊的小鬼子。
正是因為沒有多餘的精力,趙誌國才沒有時間去思考閻總到底想要做什麼。
如今,趙誌國手中要槍有槍,要人有人,他確實也沒有必要忌憚閻總什麼。
此時趙誌國仍舊關注著公路陣地方向。
自從他們攻打公路陣地以來,並州的小鬼子倒是老實了很多,雖然沒有信佛,但也確實沒有主動進攻的打算。
並州的日軍一直忙於防守,自從高倉帶著部隊後撤之後,小鬼子就沒有打算進攻高倉他們的防區。
小鬼子如果進攻高倉的防區,也隻能占得一時的便宜,攻下幾個無關痛癢的陣地。
並州的日軍也守不住這些陣地,平白無故的浪費掉一些兵力,還不如集中力量用來防守並州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