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並州的日軍跟日軍參謀本部失去聯絡,他們就會默認為並州已經被趙誌國給攻占。
並州地區一旦失去軍事價值,東線的進攻也就再也沒有了多少意義,日軍定然會及時從東線撤離,由進攻轉入防禦。
在東線的日軍,此時不但彈藥補給出現問題,食物也難以從後方運輸到前線。
日戰區內,圍繞著交通要道,爆發了大大小小上百場戰鬥。
小的戰鬥規模隻有十幾個華夏遊擊隊隊員發起的,大規模的有近一個旅的兵力。
日軍調集了大部分兵力進攻趙誌國的東線,後方兵力空虛,日軍後方根本抽調不出多少兵力來。
就算能夠集結起一支機動兵力,但是戰鬥爆發在日戰區各個地方。
一天的時間裡,日軍不但有運輸隊被襲擊,各處據點也遭到了猛烈的打擊。
支援的日軍部隊也不敢隨意出動,就怕在支援的路上還有華夏軍隊在等著埋伏他們。
一時間,敵占區內,各處據點被摧毀。
有的遊擊區直接把分割他們的日軍據點給拔掉,連成了一片。
此時日軍指揮官算是明白了,就算他們把趙誌國的防區打穿,恐怕他們原本控製的區域也隻剩了日軍控製的縣城。
後方不穩,日軍控製了新的區域,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將打下來的新地方給守住。
東線沒有取得什麼進展,後方還被打得亂七八糟,日軍頭疼不已。
明麵上,看似隻有華夏軍隊隻有趙誌國一個防區在作戰,實際上在敵後的八路軍,無論是八路軍的正規武裝,還是八路軍的遊擊隊都在作戰。
並州這場戰鬥,出去趙誌國的部隊之外,至少還有四五萬八路軍正規軍和民兵在戰鬥。
敵後的其他部隊動手,趙誌國部署在東線的部隊壓力瞬間輕鬆了不少。
日軍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甚至他們防區內的戰鬥到了晚上的時候,竟然到了無法控製的局麵。
十幾處日軍據點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內同時向周圍的縣城求援。
一晚上的時間,有三十幾處日軍據點失守。
在趙誌國和後方的安定之間做一個選擇,日軍果斷選擇了後方的安定。
小鬼子下令,前方留下五萬部隊繼續牽製趙誌國的部隊,拿出三萬兵力立刻回防,支援各據點,保證運輸道路的暢通。
留下的五萬日軍根本不是牽製趙誌國的部隊,而是要組織防線,以防趙誌國的部隊向他們發起進攻。
如果趙誌國突破了日軍的防線,前線守不住,後方不穩,日軍可能會後撤上百裡路。
本來並州城就要丟了,趙誌國的部隊再向前推進百裡,大片地區落入趙誌國手中,以趙誌國發展軍隊的能力,一年之後將會有二十萬非常能打的部隊。
日軍一邊重新部署著兵力,一邊緊急給國內發電報,要求把崗村調回來,重新擔任華北地區日軍司令官。
八路軍截獲了這一封電報,趙誌國也才知道原來崗村被調回了本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