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上鎮,曾經是日軍兩個日軍騎兵中隊駐紮過的地方。
趙誌國他們曾經偷襲過駐紮在此地的日軍騎兵。
也是因為小鬼子駐紮過的原因,寧上鎮差點變成了一座死鎮。
隨著後來望縣越來越安定,附近的寧上鎮也跟著望縣變得越來越熱鬨,但定居的人口隻回複到了日軍到來之前的一半人口。
打下平城之後,考慮到寧上鎮的人口數量,趙誌國的一部分預備役部隊就設在了這兒。
大量士兵駐紮在此地,把俘虜的日軍師團長等人關押在此地,也是最合適的地方。
在趙誌國到達寧上鎮之前,審訊人員和敵偵科的小組已經對被俘的日軍軍官展開了審訊。
得知趙誌國的到來之後,寧上鎮的預備役部隊立刻進入最高等級的戒備狀態。
留在寧上鎮掌控局麵的是因傷退役的軍官和士兵。
“司令,您來之前怎麼不提前通知一聲?”軍官連忙給趙誌國敬禮。
“事情緊急,沒有來得及通知,”趙誌國一副風塵仆仆的樣子,“還適應不上戰場的生活嗎?”
“說適應那是假話,還是想待在老部隊,跟弟兄們一起。”
“好好享受這和平的生活吧,都是你們自己換來的,來之不易。”趙誌國說。
士兵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的是什麼?打仗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後不打仗。
“話雖然這麼說,但我們還穿著軍裝,卻做不了軍人該做的事情。”
軍人也喜歡和平的生活,但他們身上的軍裝卻在時刻提醒著他們的職責——保衛家國。
“你們隻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在做軍人的事情。”趙誌國說,“訓練新兵,也是在保護華夏,你們這兒還需要人手嗎?”
“都已經安排滿了,從教官到後勤,都是在戰場上受傷退下來的。”
“如果需要人手,儘管打報告,當然你這兒有好的苗子,也要打報告。”趙誌國說,“再過兩年的時間,你們的待遇會越來越好的。”
“司令,我們沒想要什麼待遇,隻想著還能夠為部隊多做一些事情。”
正是這一批批無私的軍人,才鑄就出一支強大的部隊。
“你們沒想過,但我不能不給你們爭取。”趙誌國說,“當然你們也許會被調整崗位。”
“我們是軍人,一切都聽從命令。”
“被關押的小鬼子軍官在哪兒,帶我過去。”
趙誌國跟這些留在部隊中繼續為軍隊效力的官兵聊了一會兒,就去要做正事兒。
日軍師團長和其餘日軍軍官是被分開關押的,小鬼子的師團長被關押在鎮子上最中心的一個院子裡。
當趙誌國坐在日軍師團長對麵的時候,日軍師團長看著趙誌國的眼神。
“眼神中的殺氣內斂,你肯定不一般,年紀輕輕,就有不少人命在手上。”日軍師團長喃喃自語。
他是沒有想到,趙誌國不但能夠聽懂日軍,還會說日語。
“是啊,都是你們小鬼子的命,沒有一萬,也有八千,至少把屍體擺在這個鎮子裡,肯定是擺不下。”趙誌國說。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