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會記清楚每一顆地雷的位置。
哪怕是有一顆沒有爆炸,在部隊徹底控製五號地區之後,留下的那一顆地雷就會成為隱患。
絆發式地雷的缺點就在這兒。
“我們可以布置連環雷,牽動一顆,所有的都爆炸。”一個班長提議。
“那得多浪費,小鬼子散兵線分開,一起都爆了,也就給小鬼子聽個響,炸不死小鬼子多少人的。”
日軍士兵進攻的時候不會簇在一起的。
“轟”的一聲,倒是聽著過癮,也有威懾力。
但威力恐怕都發揮不出一半來。
地雷都爆炸了,威懾力也就沒有了。
“又想發揮最大威力,又想不留下隱患,這也太難為人了。”一個排長說。
魚和熊掌都想要,屬實有點難為他們。
“連長,我覺得地雷可以分批使用。”班長說。
“分批使用?怎麼用?”連長問。
第一軍分區的部隊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無論是中央軍,還是小鬼子,都是學不來的。
那就是軍事的民主性。
隻要大家坐在一起,就要集思廣益!
每一個人都能夠為解決問題想辦法。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班排長都是從普通士兵打上來的,他們有著足夠的經驗。
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等著聽班長的想法。
“白天日軍進攻的時候我發現,我們部隊第一天炮擊日軍時,在陣地前沿留出來的彈坑,是小鬼子進攻時的最好掩體。”
日軍士兵也不是腦袋一熱,抱著槍就不管不顧地衝鋒。
陣地上火力突然對日軍形成打擊的時候,日軍士兵第一時間肯定是尋找掩體躲避。
陣地前的彈坑自然是日軍最好的隱蔽之地,也是日軍在遭到火力打擊之後,容易紮堆的地方。
“先拿出二十顆地雷來,今天晚上埋在彈坑裡。”班長繼續說,“匆忙規避火力的日軍士兵肯定不會注意腳下的。”
二十顆地雷數量也不多,都埋在彈坑裡,確實能夠提高爆炸率。
“剩下的怎麼辦?”連長問。
一百多顆地雷,隻用二十顆,還不足五分之一呢。
“第二天繼續埋在彈坑裡,還是要二十顆!”
小鬼子士兵是最不長記性的,挨了一次打,第二次他們還會把屁股撅起來再挨一頓打。
“二次之後,日軍就長記性了,然後再把地雷埋在彈坑外邊,對不對?”一個排長說。
被地雷炸了兩次,第三次的時候,小鬼子肯定會下意識地意外,在彈坑裡就有地雷。
當再次遭到火力打擊的時候,日軍不會再向彈坑裡跑,肯定會就地臥倒,匍匐前進。
在日軍匍匐前進的路上再部署地雷,定然會炸得小鬼子人仰馬翻。
“此計絕妙,不過……我們連恐最多也就能夠守到第二天晚上。”連長說。
前麵的幾個連隊的傷亡已經說明了問題,堅守六個小時基本傷亡過半,堅守八個小時,一個連要去三分之二的戰鬥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