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修牛蹄開始!
儘管同在矽穀做生意,又持有大筆蘋果股分。
但蘇瑞和史蒂夫·喬布斯的接觸並不多,由於“蘋果稅”和造車、組裝智能機之類的矛盾,彼此之間甚至還產生一點小摩擦。
比如奈飛娛樂和aletv合作的問題,就因為蘋果抽成比例過高、研發智能機、推出奈飛智能電視和電視盒子等等,直到現在都沒有達成一致。
自從奈飛娛樂收購線上音樂平台listeng,雙方的關係更僵。
對此隻能說史蒂夫·喬布斯過於霸道,通過蘋果公司接連涉足手機、操作係統、應用商城、個人計算機、專業軟件、半導體等多個領域,哪怕深受投資者和用戶們的歡迎,可他在矽穀並不招人喜歡。
一方麵是因為喬布斯本身性格古怪,不像蘇瑞熟讀《左右逢源》和《人情世故》,走到哪裡都有朋友。
二是因為蘋果公司太過於吃獨食,憑借獨家封閉式的操作係統,關起門來做自己的生意。
喬布斯不需要討好誰,旁人當然也沒必要跟他這個出了名的“暴君”接觸。
如果不是喬布斯隻在蘋果公司,占據微乎其微的股份,以蘋果公司近兩年的發展勢頭,他承受的壓力可能會比蘇瑞大多了。
畢竟蘇瑞的各項生意,還存在許多競爭對手,一時的成功不能證明以後也能繼續成功,暫時還存在失敗的可能性。
而蘋果公司,更像通過獨家操作係統實現了技術壟斷,最近已經沒人會懷疑它無法超越ib、微軟這一類的巨無霸企業。
通過科技創新所帶來的壟斷,意味著源源不斷的巨額利潤。
像先鋒領航、貝萊德、道富、富達基金、大摩之類的華爾街寡頭,早已名列蘋果十大股東之列,這也是為什麼蘋果公司在某些領域,表現出明顯的壟斷行為後,卻沒有受到任何嚴厲懲罰的原因。
投資者們希望通過蘋果的壟斷優勢,進而收割全球財富,這非常符合美國的利益。
不管怎麼樣。
一直傳出身體狀況不太妙的史蒂夫·喬布斯,終究還是沒能改變跟前世一樣的結局。
蘇瑞從不認為喬布斯在電動汽車領域,可以跟自己展開競爭,不過失去一位潛在的強敵,對s電動汽車無疑算是稍微減輕了點壓力。
憑借喬布斯的號召力,如果由他幫助蘋果公司推出一款電動汽車,或許真能吸引大批粉絲心甘情願掏錢購買高價低配的產生,奔著品牌影響力而衝動消費。
現在他人沒了,即使蘋果董事會繼續推進電動汽車計劃,蘇瑞也能借助華夏的產業鏈,將他們按在地上爆錘。
蘋果公司需要為美國的就業、美國的供應鏈、美國的稅款考慮,而蘇瑞完全可以不在乎這些,為內地帶去訂單的同時,堅持走薄利多銷的路線。
跟價值幾百上千美金的蘋果手機和電腦不同,消費者們在買車時候,很難因為自己是果粉,就多掏至少五位數的品牌溢價。
更何況scar的品牌形象也不差,有蘇瑞和一幫好萊塢明星們的加持,品牌定位比較高端。
在收益率不夠理想的情況下,沒有喬布斯力排眾議,蘋果汽車項目多半會開始難產。
因為失去“獨家操作係統”這個核心優勢之後,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家公司的研發部門,顯然還沒厲害到無論做什麼都會成功
矽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