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火”一心多用,這邊還把持著權限,重構“熔岩島”;另一邊又開始倒飭還原所謂的“拚接怪”。
他也不是真要將那個李維方麵都覺得“詭異”的造物完整複原,隻是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進一步理清思路。
從汪勇處取了點血液,還沾著腦漿;片刻之後“熔岩島”內部地板上,也汩汩冒出暗紅的岩漿,是透過半位麵抽吸周邊區域得來。血液滴在高溫岩漿上,竟沒有蒸發,而是慢慢融了進去。如此,物質層麵的條件就算滿足,接下來就是相應的數據及深層的生命法理發揮作用。
之前在“鏡鑒”投射光芒區域遊動的“黑煙怪魚”,當即往地板上那小片岩漿區域一撲。
汩汩湧出的岩漿先是收縮,變成一個不規則的熔岩球,有成年人腦袋大小,很快又掙紮著漲大,整個球體亮度提升,放射出刺眼的光,溫度也在上升。
隨後,“熔岩球”便好似受到了多個方位的磁力影響,多角突峰,輾轉變化,依稀就與“黑煙怪魚”的輪廓相匹配,還能夠浮遊在半空,震蕩空氣,體型等比例放大的話,威力應該相當可觀……
唔,血液特質對它也有一定影響,應該能夠借助血肉活體培育出類生物的神經網絡結構,再巧妙布置的話,說不定對精神層麵也能有所衝擊。
到這裡也就差不多了,羅南也好,“新·野火”也罷,都還沒有“點靈化生”的能耐,也就是做個大概模樣,大致推斷後續會如何演化,便是極限。
羅南已經可以得出結論:不管這個“拚接怪”如何強力,設計如何巧妙,它的存在模式,肯定不是魔符那一掛的,性質截然不同。
他不免有些失望,可這個結果,從先前的數據已經有所預見,他隻是抱著僥幸心理,再嘗試一番罷了。
雖然確定了魔符的“前身”人麵蛛,同樣來自“十三區”,可事實證明,哪怕“十三區”專門出產這些東西,“魔符”也不是隨隨便便就有的。
它與“格式論”造就的“烏沉鎖鏈”是絕配,兩邊和合,便能為羅南所馭使,又自然趨向於日輪絕獄,亦即“動態時空地圖”上標注的“赤輪暗麵”,成為了引路的道標。
不隻如此,兩邊的相配相殺,大概率也是當年中央星區“孽劫世”發端、湛和之主與六天神孽互相絞殺、並與執孽同歸於儘的象征。
將一切簡單化:“烏沉鎖鏈”或對應湛和之主;“魔符”就對應執孽。
這種對應和模仿,形成的“大日鎖鏈”結構,能夠在羅南精神層麵順利運轉,威力卓著,就證明其規則映射非常合理。
羅南也在想,“人麵蛛”可能並不是完全體,或者說其本來素質其實達不到“魔符”的高度,是其與“烏沉鎖鏈”結合之後,滿足了進化條件,才變成現在的模樣。
否則公正教團手裡也有人麵蛛,為什麼沒有發現“日輪絕獄”?沒能引發“極域光”和“白日夢魘”,沒有從中獲得好處呢?
這樣想著,心頭失望之意也漸漸消褪。
此時,“鏡鑒”光芒仍然懸照於“拚接怪模型”處,照出一應細節,可意義已不大。羅南心念一轉,“鏡鑒”投射的光芒忽然收縮,好像要撤回到“內地球”本體去,卻在幾乎隱沒之前,化為一道光矢飛落,正中這半空遊動的怪物。
剛剛才演化出大致模樣的“拚接怪模型”,驟然塌縮,連熔岩的基本形態都保持不住,直接化為一圈血紅光暈,迸出一蓬雜灰,又持續內收,直至收斂為約芝麻粒大小的血紅光點,懸停在“鏡鑒”重歸於“正常”的模糊光束中間。
羅南微愕。
這東西,是不是在哪兒見過?
不是說過程,這本就是羅南做的,他當然知道發生了什麼:就是以“鏡鑒”架構,結合“禮祭古字”真文字術,模擬“時光長河”偉力,對“拚接怪模型”進行反向追溯。
與之前“數形結合”的推演,正好是一正一反,嚴絲合縫。結果也證明,他和“新·野火”的推演沒有出現低級錯誤。
問題是,追溯的結果太徹底了,一下子還原到了“拚接怪”類生命結構最底層,好像是“類乾細胞”的結構。
這玩意兒很眼熟。
羅南沒有想太久,畢竟他用這招,總共也就是兩次。
上回還是在雲端世界,針對一頭爛嘴猿。當時也是將其還原到了這種“類乾細胞”的結構。
思維凝滯了一下,隨即膨脹開來:
是的,這種“眼熟”和“相似”,絕不隻是表麵感觀,還有追溯還原的層級,還有內嵌在“類乾細胞”結構深層那種仿佛炫技又好像實驗的設計感,甚至還有一些具體的基本設計模塊……
明明還沒有最終印證,可這個念頭一旦生出來,就再也遏製不住,沿著這條路線推演下去:所以,夏城那個與“十三區”存在相對直接關聯的“元素”,還有可能是雲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