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極而流的禮祭古字文本,已經將答案擺在羅南麵前
時光長河!
或者說,是宇宙誕生以來一切變化的集合。
正因為其宏闊,所以模糊,也僅僅是個概略的意象。存在於斯,是這般情景,也許換個“觀想時空”,又是另一番麵目。
無人能儘窺虛實,羅南當然也不行。
不過這是他架設的“觀想時空”,在禮祭古字文本的引導下,他本能便在這宏闊無邊的意象中,捕捉到了對比極強烈的兩類“存在”。
一者極大,一者極小;
一者幾乎與時光長河同步,構成了恢廓壯麗的主體;一者則攀附其上,如億兆微塵,彙成濁流,卻依然微緲不實,頃刻聚散。
顯????????????????然,大者是古神;小者為遺傳種。
在渾茫無邊時光長河裡,古神一刻不停地輻射靈光,那是祂們的力量,也是祂們的意念,以尋找同類以及可以交流的對象。
古神之間的交流且不說,那些攀附其上的遺傳種群,麵對這灼灼靈光,便如趨光的昆蟲,奮力接近。隻是絕大多數,半途就化為漫天的螢火,隨即燃燒殆儘。
期間,古神一直在嘗試變化它們天然的靈光輻射,有時完全內斂收束,有時又孤注一擲,嘗試將它們投向時光長河之外。
終於在一個相當比較漫長穩定的時期,古神們成功將靈光輻射轉化,仿佛化為了妖異的蜘蛛,不斷地吐絲,在祂們龐大則不斷演化的身軀裡,在這渾茫時光長河中,布下密密麻麻的網絡,從古早年代,一路延伸過來。
這就是天淵靈網了。
在此全新的溝通交流方式之前,遺傳種群依然如蟲豸般,渾不畏死,沿著時光長河上漸漸密織的“蛛網”,努力攀援,或者用力搖震,試圖造成反向的影響。
可這一切,幾乎都無意義。
哪怕是最勇敢最強悍的蟲豸,能夠在“蛛網”上持續爬行的,億兆而不存一;而他們爬行的速度,又怎比得過浩蕩而去的時光洪流?
哪怕看似站穩腳跟,往往下一刻被便被衝刷殆儘。
就算有格外堅強的,想要在這“蛛網”中一路爬行向前,必然要到“視角”所不能及的無限遠處。
那或許便是時光長河淘儘一切偽飾之處吧。
然而,奔流爭先的濁流,又有多少能真正流淌到那裡呢?
羅南注視這堪稱絕望的交流過程。
此前聽武皇陛下表述時,有些體會並不怎麼強烈,主要是武皇陛下是站在傳統的古神視角,描述相應的事件。
可如今看這意象,卻發現遺傳種一側,哪怕是在宏觀層麵觀睹,似乎也彆有一番生動之處。
看得久了,便覺得繁華朽頹,枯榮生滅,似輪回又怎是輪回?
時間長河一去不回,無數遺傳種群的命運確實似曾相識,可那螢火之光燃燒之時,便再微小,其靈明光芒便有九成九相似,亦有一分自具華彩,焉有輪轉反複之理?
不乏一些極微小的個體,知曉命運,也愈發拚命,哪怕在時光長河中一時滅頂,也要掙紮冒頭,奮力向前。
然而水流雲散,物是人非,最終仍是無法自我寬慰的幽沉寂寥,如同時光長河中的粼粼波紋,映入眼簾,再透心底,一時涼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