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贏家_修不成仙的我隻好考科舉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 65 章 贏家(1 / 2)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啪啪啪

幾枚銅板翻滾著落在石桌上,一隻手不緊不慢地將之一一拾起,又在掌心拋了拋。

沿著修長的手指向上,是一截月白色的衣袖,漆黑的長發如流水般蜿蜒其上,夕陽灑落,令小少年的側影蒙上淡淡的霞光。

隨著流民陸續離開,結束縣衙實習的謝拾總算得以歸家,今日是歸家的第二天,謝拾一早就來了白雲觀,前次府試能在青雲觀安心備考,還不曾感謝過玄真道人呢

趁玄真道人在前殿招待香客,謝拾習以為常地待在後院中下棋吃茶,閒來無事起了一卦。

“乾元、亨、利、貞。”他熟練地解讀卦象,也算順便溫習易之本經,搖頭晃腦地默背起來,“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以統天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背到最後幾字,思及這段時日的風波與天子禦駕親征脫不了乾係,謝拾若有所思地重複了一遍“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何謂“首出庶物”陽氣循環,冬儘春來也何謂“萬國鹹寧”立君而天下皆寧

謝拾沉吟道“此卦有理”

作為一介小小童生,並不知曉戰事內情,謝拾所能看到的隻有呈現在眼前的事實年輕氣盛的天子魯莽出兵,卻一腳踏入敵人設計好的陷阱,非但喪師辱國,更是牽引大量官軍勤王,以至於北虜肆虐,而北地無數百姓家破人亡,不得不流離失所。造成如今的結果,毫無疑問天子必須承擔最大的責任。

既如此,大概該換一個天子

或許就真的“萬國鹹寧”了。

自幼在四書五經與三綱五常的熏陶中長大,卻並未全盤吸收其中思想的謝拾如此理所當然地想著,絲毫沒覺得哪裡不對。

一襲輕便道袍的玄陽老道轉入院中“這才多久,小友對易造詣愈發深了。”

他有些難以置信,又頗為可惜地問“方才老道在前殿解卦時,還有香客問小神仙何在,你當真不再做這個小神仙”

謝拾忙搖頭,堅定拒絕道

“不了。我又不是正經道士,也沒個度牒,當初仗著年齡小沒人認得,也就罷了。如今已是童生,教人知曉,免不了一番風波。”

雖說永昌皇帝以來崇道之風水漲船高,道袍都成了許多士人習以為常的常服,就連朝堂上的大官都不諱言崇道向佛,可頂著童生功名在道觀裡當“神棍”未免太過冒險。

萬一被有心人揪住就不好了。

這兩個月的所見所聞令謝拾知曉如今的安穩有多難得,既然有了“考取秀才、替家中免役”這一短期目標,他自然要避免隱患。

玄真老道明白他的顧慮,見他態度堅決,便也不再相勸。卻也難免懷念起當初一老一小默契無間的時光,昔日肉嘟嘟的小團子,轉眼便已成了眼前這個節節躥高的青蔥少年,令人不禁感歎日月如梭。

“可惜可惜道門失一人才”

玄真老道連連拊掌感歎起來

謝拾一時哭笑不得怎的就將他開除道門了目標都是求道飛升,殊途同歸才對嘛

不等他辯解一二,卻聽玄真老道話鋒一轉“失了掐指算卦的小神仙,卻多了匡世濟民的謝知歸”他正色道,“道門失一人才,大齊得一大才,老道為天下賀”

一開口就是“匡世濟民”,不得不說,玄真道人對謝拾期許之高,令後者都吃了一驚。

謝拾怔了好一會兒。

做不了小神仙,就做回謝知歸暫時不能出世逍遙,就入世匡扶天下

不過放棄修仙是不可能放棄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改造人間又不耽誤他修行成仙。

儘管不知玄真道人從何而來這等信心,不過,自覺早已領悟修行秘訣的謝拾卻是認真點頭“道長厚愛,我自當勉力”

玄真老道不由一笑。

多年相處下來,玄真老道已斷定謝拾絕非池中之物,許多蛛絲馬跡中都透出神異,不過最要緊的還是胸膛中那顆濟世之心。

哪怕是他這樣的出家人,終究不曾斷了七情六欲,依舊牽掛著紅塵。每每看到這樣的少年人,便對大齊的未來充滿希望。

遠處夕陽落山,道人寬大的袍袖在山風中飛舞,他舉茶一飲而儘“善哉善哉”

來之前就同家裡人打過招呼,謝拾在白雲觀中用過晚膳才回家。若說幾年前的他還因為年齡太小受到長輩限製,不能隨便亂跑,如今的謝拾便沒有了這樣的煩惱。

年僅十歲的謝拾,頂著童生的光環,又有板上釘釘的秀才身份,不知不覺周圍的人都開始以看待成年人的眼光看待他。

家裡人還好,鄉民同他說話時都比從前拘束了許多,已經提前將他當秀才公看待,幾乎與昔日對待徐夫子的態度相差不多。

就連曾經的小夥伴都在他麵前拘謹起來,即便有那麼幾個大大咧咧的,與謝拾嘻嘻哈哈幾句,喊他一起玩,便要被自家長輩拎著耳朵訓斥一通“你當未來的秀才公跟你一樣,可彆耽誤了人家讀書”

謝拾對此很不適應,他連連道“各位叔伯嬸嬸都是看著我長大的,何以如此生疏”

童生這層光環天然令人敬畏,見多了讀書人考取功名後高人一等的姿態,謝拾一如既往的態度反而令鄉民們受寵若驚。

眾人麵對他時雖不再那麼拘束,卻再也回不到從前的態度。儘管他年紀小,可包括村長在內,誰敢在其麵前拿大


最新小说: 滅世狂魔但是他們叫我創世神 玄幻:我娶反派女boss,躺平 係統獎勵我修仙 今夜偷吻你 八零年代探案日常 災變,靠製作靈魂手辦開啟神途 末世來臨我開擺!娃越內卷我越強 試婚嬌奴 看見彈幕後,男二他又爭又搶 老李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