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針對 唇槍舌劍。_清穿之德妃娘娘升職記_线上阅读小说网 

137. 針對 唇槍舌劍。(1 / 2)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不但張太監得了德貴妃賞的金花生,隨同一起辦差的小太監也各個都得了銀瓜子,一行人高高興興地回到廣儲司衙門交差事。

管事見他們臉上的神情“喝著蜜了一個個這麼高興。”

張太監垂頭躬身“大人海涵,這些小的沒見過世麵,頭一回見著德貴妃娘娘,心裡高興呢”

管事不問了。

張太監領著一群小的出去,挨個拍一巴掌“個缺心眼兒的,也不怕露出去,到手的賞錢再飛嘍”

小太監摸摸腦袋“這可是德主兒親口賞的,我就不信他們敢來要。”

張太監搖搖頭,懶得罵了。

小太監們聚在一起商量,過年輪值的時候要去景雲樓吃頓好的。

“原我還不太舍得,沒想到德主兒竟賞了這許多。這份賞吃多少頓景雲樓都吃得起了。”

“德主兒出手就是不一般呐”

“上次聽說掌櫃的弄來了十幾壇上好的女兒紅,饞得我喲,這次非得來一壇不行”

“嘿嘿,你說咱們吃完要不要去春風樓坐坐”

“你小聲點兒”

其他小太監在一旁聽到了,跑過來奉承張太監“張爺可真是金麵,每回去辦差都能得著德主兒的重賞。”

以前德主子那的差事就是一等一的好差事。德主兒人和善,出手又大方,他們去辦差不但不受主子難為,反倒能得著不少賞錢,個個都巴不得能往德主子跟前兒多跑幾回。

張太監被奉承舒坦了,麵上也忍不住露出幾分得意“你們跟著我好好曆練幾年,以後這種機會也不是沒有”

倏忽幾場大雪過,碧瓦朱甍的紫禁城銀裝素裹,寒意逼人。

承乾門外的宮道上,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刺骨寒風過巷穿堂。

身穿褐色棉袍的儲秀宮宮女拉著紫裳的手不放,要塞給她一對水頭極好的翡翠手鐲“求姐姐看在咱們同年進宮的份上,幫我們主子美言幾句,我們主子對貴妃娘娘一片忠心”

紫裳很堅決地推了回去“主子們的事兒哪有我插嘴的份兒,這事兒我不能應承你。”

兩人來回拉扯幾次,宮女見紫裳始終不應,終究不敢強逼,隻好悻悻作罷。

紫裳轉頭回宮“這裡風大,快回去吧。”

宮女看著她身上鮮亮的藍緞團花紋灰鼠皮鬥篷,心裡又酸又羨。

冷冽的寒風像刀子一樣割在身上,宮女縮縮脖子,疾步往儲秀宮走去。

正殿的門楣上掛著一床厚實的氈布簾,漫天飛雪,止步不前。

紫裳掀簾推門進屋,沈菡見紫裳帽子和鬥篷上都落了雪,讓青桔給她杯熱茶“怎麼去了這麼久,外頭正落雪,冷得很。”

紫裳身上帶著寒氣不敢靠近主子,隔著老遠給沈菡回話“來的是與奴婢同年進內務府的宮女,敘了幾句話。”

青桔把這次遷宮各處送的賀禮單子彙總好後遞給沈菡“主子,各宮娘娘這次送的禮都不輕。奴婢細細看了,庶妃們送的多是內造的東西,主位娘娘們的禮看著卻像是特意備下的。”

宮裡的東西都有款有冊有出處,庶妃們進項少,除了上頭年節發下的賞賜,剩下的隻有份例。

像瑾貴人、布貴人這樣有公主傍身,被皇上和太皇太後記在心上的還好說,至少吃穿住用上受不了虧待。

皇上親生的公主才那麼幾個,內務府也不敢怠慢。

但沒孩子傍身的庶妃,日子過的就有些艱難了。

沈菡細看這份單子,很多在宮裡沉寂多年,像易貴人、瑞常在、徐常在這種,送的都隻是尋常的小件,聊表心意。

而進宮年頭不長的庶妃們,像尹常在、靈答應、妙答應這些人,送的卻有些重。

她心裡一算,以常在和答應的份例,這些東西湊出來,她們幾乎都要掏空積蓄。

沈菡皺眉道“你記下,今年元旦給這幾位庶妃的回禮,俱照這份禮單添三成賞下去。”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不管她們所求為何,沈菡都不想攬這個麻煩,像以前那樣保持距離就行了。

至於主位們的禮,看著倒確實像是特意準備的。

沈菡放下單子“這幾個過年時看看情況再議,你記得到新年給各宮走禮時提醒我。”

紫裳“是。”

主位不比庶妃,各人心中都有計較,沈菡決定先看看情況再說。

各宮貼完白紛紛的春聯和福字,衙門陸續封筆,新年轉眼即至。

宮中又開始了一場接一場宴飲,太和殿、保和殿和慈寧宮這幾日一直十分熱鬨,不是外朝大宴就是命婦宮宴。

慈寧宮的戲台下方,錦衣華服,金釵雲鬢的命婦和福晉們圍在太皇太後身側,與兩宮和巴林淑慧公主說笑。

今年最熱鬨的話題當然是大挑。

有資格可能成為太子妃或大阿哥福晉的人家,對此事都極為熱衷,話裡話外詢問太皇太後和皇貴妃,宮裡有沒有要提前相看的意思。

沒資格成為嫡妻的人家也不氣餒,太子側妃的位置一樣有的是人眼熱。

將來太子一登基,太子側妃也是正經的後宮主位,前程不見得不好。

不信看現在的德貴妃和烏雅家

沈菡作為獨占盛寵的貴妃,哪一年趨奉的人家也不少。

隻是今年不知為何,有的人家格外熱絡一些,話裡話外竟是在向她表忠心。


最新小说: 純陽賤神 尊七道 仙子,你怎麼有條蛇尾巴 玄河大陸 苟在宗門當藥奴,開局嚇哭聖女 重生後,被瘋批大佬摟腰吻 玄門小祖宗下山,陰間熱搜炸了 離婚後喜提龍鳳胎,四個大佬排隊求名分 我和老王的奇妙修行之旅 穿越大秦:紅顏助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