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的側腹、大腿上出現了一道細小的傷口。這一道細小的傷口緩慢生長,擴張到數厘米長,並且穿透了外裝甲。
旗主之前一拳打擊向山,卻被反震後退。但這幾下,也讓他腕部的感官采集到了必要數據,知曉向山外裝甲所使用的合金材質。
鴛鴦鉞帶著聲子刀在半空中劃過一個圓圈,然後被甩了出去。下落數百米後,才插進金屬外壁內。
——成功了!我們……
旗主想要轉過身去,重新麵對向山擺開架勢。
但是,他轉身到一半的時候,向山就已經出現在他背後了。
向山在驟然失去刀片之後,雙足發力,直接離開牆壁,撞向旗主。他在半空之中身體蜷縮,並在快要碰觸到旗主的瞬間展開身體。
旗主本身就在“衝刺”的狀態,腳下並不穩固。向山一招之內抖出了數噸的質量加上全身的力量,將他直接打飛出去。
旗主的思維凝結在這一瞬間。
然後,一聲慘叫劃破長空。
向山則借助反作用力向上彈起幾寸,重新站穩。
如果他剛才那一招差之毫厘,武祖也會直接摔下去,甚至有可能直接摔死,
六龍教眾人沒有料到這一招。
但向山卻更加沒有料到對方的招數。他看了看手中空空如也的劍柄,再看了看身上破損的外裝甲,笑了“幾個三流武者,居然能在義體條件基本對等的前提下讓我受傷……”
在此之前,向山很缺乏應對“軟兵”的經驗。
理由和“不怎麼認識鴛鴦鉞”一樣。武祖創造賽博武道的時候,“鞭”這一大類是最先被淘汰掉的玩意。
首先說鞭子。這玩意在冷兵器時代,幾乎不能算是個兵器,用於“刑求”的場合遠多於用於“械鬥”的場合。
至於原因?這玩意根本沒有實際致傷致死的攻擊力。
對麵自然人的時候,這玩意就很弱雞了。誠然,它可以把人打得皮開肉綻,血流不止,但也就這樣了。鞭子往往連骨頭都砸不斷。而人在應激狀態之下,腎上腺素又能有效降低痛覺。隻要抗住一下,哪怕是一把小匕首都可以近身。
而且,軟兵器還有其他巨大的劣勢。在擊中敵人之後,它必須重新掄起來加速,才能獲取攻擊力。
而這玩意之所以廣泛存在於中原各個武術流派之中,也還是因為……絕大多數中原武術的預設應用場景是“街鬥”,假設雙方都不著甲且身上隻有便攜的武器,多是打遭遇戰。
也隻有在這種前提條件下,軟兵器才有一定的的優勢——這玩意纏在腰上就是一根腰帶,鞭子末梢的配重也可以偽裝成腰帶扣,比刀劍之流隱蔽多了。另外,這種街鬥也並不刻意追求“打死人”。
而在這個基礎上,軟兵器“攻擊距離”的優勢才能凸顯出來。
但是在賽博武道中,這就是一個笑話。
所有賽博武術家默認是披甲單位,軟兵器的那一點點殺傷力連刮痧都算不上,頂多是給外裝甲拋光。論攻擊距離的話,隨便一把步槍就比流星錘遠得多吧,而且自動步槍重新上膛的速度也比軟兵器重新加速要來得更快。
就算真論“控製”“捕捉”吧,射一張網子出去不比這個快。
不管是基礎的長鞭還是流星錘,在賽博武道之中都很少見。
至於美以美大樓見過的,人造肌肉纖維編織的“長鞭”——這玩意像“仿生觸手”多過像傳統長鞭。
所以,向山倒是覺得挺有意思的“時代果然還是在滾滾向前啊。很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