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代貧道,向陛下問好。”執塵道人起身,同烏雲先生告辭,然後出城,離開長安。
在這位忘真觀觀主離開長安之際,東唐境內另一方大勢力的掌舵者,與他交錯而過,到訪長安。
“大伯,從這裡起,便進入長安內城。”
胡明輕聲道。
他身前一個穿著披風,帶著風帽,將自己整個折起來的老者點點頭“有些人間煙火了。”
“大伯,請。”胡明引路。
胡氏家族當代族長胡英華,一邊走,一邊看左右建築。
總體來說,長安城內目前的建築,還相對粗疏,比不得東唐王都陸陽城繁華。
不過此地百姓,大都熱情洋溢,顯得朝氣蓬勃。
“城中現在南北主路八條,東西主路八條,另有分支道路合共二十四。”
胡明身形也籠罩在黑袍中,邊走邊為胡英華介紹“城中心,便是天樞殿等要地,以此為中心,大致按八方分布。”
“我們自北門而入,長安書院便在城北,我之前跟您提到的何先生,就在那裡。”
胡明略微頓了頓“何先生素來神秘,不過就我目前所知,他應該不是玉寧何家出身。”
胡英華微微頷首,沒有說話。
“書院周圍,是農田,內城糧米多數時候自給自足。”
胡明繼續介紹道“城南保留有一片山嶺森林,乃安靜之地,也有一間書院分院,先前是白馬書院出身的徐行之主持,現在徐行之去了長安東市。
東西兩市,大伯您應該已有所耳聞,它們周圍,都是民居。
東南方那邊山嶺,是礦區所在。
西南方那邊,也是一片民居,不過聚集在那裡的居民,相對特殊。”
胡明徐徐說道“那裡是早先唐軍降卒聚居之地,之前隨著大量降卒家眷被搬遷來長安,那裡的唐軍降卒散了一部分,搬遷到內城和外城之間居住,開辟山田,或植樹育林。”
胡英華腳步微微停頓,眺望遠方山峰。
胡明則繼續說道“東北麵,原先比較繁華,是個小鎮子,早先山下有貨郎商旅上來,便是在那裡。
城中最大的一個酒樓,是秦州府寒山派弟子經營,也在那邊。
後來長安內城第一次擴建,將這個鎮子擴到了城中,曾盛極一時,直到東西坊市建立,這裡才沒落了一點,但仍然熱鬨,商鋪店家林立。
西北邊是園林池塘,最早供應長安的肉蛋奶魚,都是在那邊,後來內城擴建,也擴進來了。”
胡英華忽然問道“城牆,會自己移動,自己擴大,這種事情,你真的信嗎?”
“侄兒相信。”
胡明微微一笑“侄兒雖然未曾親眼目睹內城擴建時的壯觀景象,但親眼看著外城上百裡的城牆,拔地而起,憑空現世,恍若神跡。”
胡英華默默點頭,又陷入沉默。
半晌後,他重新開口“你將城中裡外狀況,都告與老夫知曉,不怕長安主人怪責於你嗎?”
胡明笑著搖頭“我相信以大伯的智慧,定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不會令侄兒夾在中間難做。”
胡英華言道“你無需左右為難,家族逐你出門,長安收留庇護你,你記著家族是你念舊情,但如果要做選擇,你選長安無疑,不用有任何猶豫。”
胡明想要說話,胡英華止住他“亭山書院的事情,你應該也聽說了吧?”
“是,侄兒已經知道。”胡明沉聲說道“但侄兒仍請大伯早作決定,舉家搬遷來長安,今日失去的,明日我們一定能得到更多。”
他指著四周雄偉城牆“隻看這荒山野嶺中,立起如此雄城,奪天地之造化的大手筆,您就知道,長安東唐,未來誰屬!”
胡英華眯縫起眼睛。
這時,有貨車從路上經過,駛向長安西市。
正是做過調研後的金富貴,帶著自己的商隊回長安來。
有跟他認識的商人正好出城,看見他後,提聲喊道“金兄有什麼大買賣,也關照一下小弟。”
金富貴停步“小本生意,運些絲綢。”
對方好奇“長安不是有養蠶戶和織戶嗎?”
“我看過了,這裡的綢緞料子,還稍顯粗糙,蠶種雖然不錯,但織工手藝有限。”
金富貴看著旁邊自己的車隊“所以我特意運些上好的天南絲綢來,如今長安的富人和修行者越來越多,應該會有銷路。”
對方大喜“金兄真是好眼光,活該你發財。”
金富貴苦笑“最後一點積蓄搏這一鋪,如果虧了,我就傾家蕩產了。”
“這是好買賣,虧不了,可惜我早沒想到。”那商人忽然臉色微變“不過天南郡離這裡路途遙遠,路上又有東唐哨卡,金兄你這一路不太平吧?”
金富貴雙眼放光“差點沒命,不過我信這座長安城,能讓我翻身,我連老婆孩子都接來了,就從這裡重新開始!”
“未來怎麼樣,實在難講啊。”對方唉聲歎氣。
金富貴決然道“我不懂彆的,隻會算賬,單是在龍嶺深山裡建這內外兩座城,就要海量錢銀,看似浪費,實則透出的是十足底氣。”
胡英華、胡明叔侄二人,靜靜旁觀,目送兩個商人道彆離去。
“大伯?”胡明看向麵前的胡氏家族掌舵者。
胡英華長出一口氣“走吧,長安城主,老夫恐怕還無緣得見,咱們去你所言的天樞殿,求見那位烏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