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 走咯_扶明錄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穿越架空 > 扶明錄 > 第1411章 走咯

第1411章 走咯(2 / 2)

一夜無話,天亮時船隊靠岸,到揚州了。

揚州,一座曾經輝煌無比的城市,一句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將其往日繁華和地位詮釋的淋漓儘致,大唐時期相當於民國時的十裡洋場大上海,如今的港澳,吃喝玩樂應有儘有,從“揚州瘦馬”這個詞就可領會其當年的霓虹事業絲毫不遜色明朝的金陵秦淮河。

但,江山代有名城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此時的揚州早不複千年前的輝煌,但比之西北西南及內陸城鎮依然算是人間天堂,這個時候的江浙一帶無論民生人文都遠勝彆處一籌(好像現在也是,但唐宋時期還是中原比較繁華)

若僅是為風花雪月,揚州城對常宇自然沒有什麼吸引了,而讓他心念念的而來隻有一個原因揚州十日!

沒錯,曆史上崇禎帝自殺後滿清入關大軍南下,揚州不降,多鐸屠城!史料記載屠殺十日,計八十萬大明百姓喪命。

但是!

首先聲明以下文字不是為了滿清韃子洗白,純屬覺得普及史料應該嚴謹和公正,比如,可以肯定是清軍攻打揚州時有過屠殺之事發生,因為當時主帥是多鐸,主將是臭名昭著的李成棟,很多史料都有記錄比如《辭海》《南山集》等等都比較客觀,而讓揚州屠殺震驚古今中外的則是因為一本《揚州十日記》詳細又慘烈而且很誇張。

屠殺十日,八十餘萬人喪生?

比後世南京大屠殺三十萬還多五十,在冷兵器時代十天殺八十萬(其實隻打一天,有殺人記錄五天)還有當時揚州城有那麼多人口?

學術界對此有很大的爭議,因為和其他史料有很多矛盾之處。

首先《揚州十日記》的作者王秀楚,就是個突然冒出的來人,史料不見其人,後世有人說是當時的幸存之人,也有說是史可法的幕僚還是特彆親信的那種,否則不會記載那麼詳細,但史可法的十九個幕僚全部身死。

其次,王秀楚的這本書麵世時間也很有意思,在揚州屠殺的二百多年後,辛亥革命爆發前在日本被發現的。

有意思吧,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帝製,日本,當年反清的大本營。

因作者存疑又是孤本,所以很多學者認為是為了當時的時局有心人故意炮製出來的。

之前也曾讀過這本書,內容的自相矛盾之處挺扯的,類似後世的自媒體,雖不至於空穴來風,但絕對多是聽風就是雨。

那些寫書記載此事的人也不可能當時參與其中,因為當時參與的都被殺光了,多是後來道聽途說,可是都殺光了又聽誰說的,還那麼的詳細?所以水分多也在情理之中,就如江陰保衛戰(江陰八十一天)差不多,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查閱一下,說當時清軍打江陰戰死三王十八將,且不說十八個大將是誰,三個王爺是,七王,十王和薛王,那麼問題來了,很顯然七王濟爾哈朗和十王多鐸沒在江陰戰死,那個薛王更是查無此人,請問哪冒出來的三王?

當時攻打江陰的諸將,博洛和尼堪還沒封王。

後來就有人說,是劉良佐的手下部將,他們賊人出身外號叫這王,那王的,這不都扯麼。

其次還有一段記載也有意思,說當時有人做了個炸彈進入清軍營地,當場炸死二三千人!

我靠,原子彈啊!

以那時候的火藥威力,就是把兩千人捆好壓住炸彈你也不可能全部炸死,要炸死這麼多人,不得上噸火藥,那麼問題來了,他單手拖著上噸火藥怎麼混進清軍大營沒被發現的。

類似這種還有很多。

而且江陰打了八十一天,慘烈無比,據統計戰死的城內有七八萬,城外有七八萬,合計十六七萬。

那麼問題就來了,江陰八十一天,幾乎天天打天天殺合計十六七萬,揚州就打了一天,殺了八十萬?

史學研究本就不是一家獨言獨大,互相參考印證才能最大還原當時真是曆史,一個孤本可信度不大。

但可以肯定的韃子當時在揚州卻是進行了一場屠殺,而且記錄最多的就是記錄士兵奸女,但絕非像揚州十日記裡記載的那麼誇張,成了不折不扣神劇。

常宇來此當然不是為了考證揚州十日的真實性,現在還沒發生的事他考證個鳥蛋,他有兩個目的,一是來招賢納士,史料記載這裡曾經出現了很多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忠君衛國至死不渝絕非當時的守城的主帥史可法。二則是來拉投資。

曆史上揚州保衛戰的那些人此時大多都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或者低級官員,而常宇則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現在大明正是用人之際,讓他們有機會為國儘忠儘力,總比讓那些屍位素餐的廢物占著坑好。



最新小说: 末世:苟到無敵出山女主殺翻全場 陰兵借道之輪回 武俠:我那該死的江湖女人緣 末世:建立紅警基地,囤物資百萬 重生的我隻想當學霸 燈滅:第一夜【九尾神狐】 下副本的工資能提現 雙生花的妖嬈人生 你是我的一往情深 星鐵:楊先生,我想其中有些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