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去看三叔三嬸可烙好餅了,餅烙好了就過來吃飯。”海珠往外走。
潮平先回屋把碎銀子丟陶罐裡,又噠噠噠往外跑。
吃飯時雨停了,齊老三把飯桌搬到院子裡,院門關著,坐院子裡喝熱粥也不冷。
“明天出海嗎”齊老三問。
海珠抬頭望天,說“晴兩天再說,下雨了崖洞裡潮濕,攀爬的時候不安全。”
“那我明天出船打漁,下了兩天雨,柴也燒沒了,抽空我再去砍兩車柴拉回來。”齊老三去過深海了,但還是不敢獨自一人撐著漁船去深海撒網打漁,他不敢逞強,也不想逞強,再有兩三個月貝娘就要生了,他真怕這時候他出事。他兩歲沒了爹,他不想他的孩子也從小沒爹。
海珠剛想說她也出海打漁,就聽她奶說“這幾天天氣冷,你彆下海,閒得沒事就出去轉轉。”
“噢。”海珠敲了下桌子,說“明早去趕海吧,我想吃梭子蟹了。”
“不,我要去賣餅,我不陪你去。”冬珠搖頭。
貝娘也搖頭,風平遲疑了下,說“燒火離不了我。”
“誰問你們了,我自己去。”海珠翻白眼。
齊二叔輕笑兩聲。
三天後的清早,海珠跟冬珠正要出門去撬生蠔,街上突然傳來敲鑼聲,鑼聲越來越近,還在睡夢中的人一臉不痛快地掀被坐起來,家家戶戶陸續開了門,七嘴八舌道“出什麼事了天剛亮敲什麼鑼”
穿著皂衣的衙役出現在巷子口,被鑼聲壓下去的話也變得清晰,“男女老少,能走能動的都往碼頭去,亭長有事宣布。”
“什麼事”有人問。
“好事,隻管去就是了。”
海珠跟冬珠猜到估計是跟辦私塾的事有關,消息靈動的人心裡也有數,大家交頭接耳的從巷子裡魚貫而出,相熟的人走在一起,像趕廟會一般攜家帶口往碼頭走。
街上的食肆還開著門做生意,擺攤賣食的攤販也抓住機會賣吃食,蒸饅頭蒸米糕的燒猛火,賣蠔烙的沒蠔就賣鹹麵餅。
“做什麼吃飯急這一會兒”衙役過來趕人了,“都快過去,亭長和少將軍已經在等了。”
“韓二哥還沒走啊”冬珠問。
海珠也不知道,她以為他早走了,碼頭上的官船早離開了,不知道隻是船走了人沒走,還是人走了又過來的。
碼頭上的人不少了,陸陸續續還從旁處往這邊湧,最前麵的好位置已經被占了,海珠帶著全家人到船上,站在二樓看得清楚。
人頭密密麻麻的,遠處的村裡還有人往這邊走,海珠恍然發覺鎮上住的人挺多的。
三聲鑼響,又有衙役維持秩序,碼頭上很快就安靜了下來。
“一大早擾了大家的好夢,屬實是有好消息相告,少將軍在碼頭辦了私塾,滿五歲的小孩都能送到私塾認字念書。”亭長站在官船上高聲宣布。
底下的人群響起嘈雜的說話聲,韓霽的目光掃過人群,穿著細棉布的少數人臉上湧現喜意,大部分人神色麻木,甚至有種帶著失望的無動於衷。他們從踏出家門時應該是心懷期待,在聽到這個消息時,大概是失望又疲憊的。
韓霽挪開視線看向海麵,兩船相距不遠,風平和冬珠帶著那個小的發現他看過去了,三人激動地揮手。
“我來說。”他打斷亭長欲出口的話,清了下嗓子,高聲說“私塾除了教授孩子認字外,我還請來老水官為大家講解天象變化,此外還有出海經驗豐富的老漁民,他們會在私塾講述他們出海的經曆,以及在海上如何根據風向和潮流辨明方向”
那些麻木的臉龐鬆動了,沉寂的眼睛亮了起來,人群裡議論聲紛紛,激動的笑聲最終彙成一片,韓霽甚至看到有人抬手抹眼淚。
衙役拿起錘準備敲鑼,韓霽抬手壓下,他含笑看著眾生相,等他們討論夠了,他繼續說“男女老幼都可以去私塾聽課,自己帶凳子過去,就像趕廟會一般,這個你們有經驗,我就不多說了。”
人群裡響起一陣哄笑。
海珠支著腿望著韓霽,練武的人中氣足,嗓音洪亮,話裡帶著點笑,聲音入耳,撓得她心裡有些癢。
笑聲轉低,韓霽開口說“每月逢雙是老漁民開課日,逢五是老水官授課的日子,具體事宜由亭長安排,大家隻要有清閒就過去聽課,能學到多少全看你們自己。最後,我給你們介紹一下提出這個主意的人”
海珠心裡一緊,趕忙站直了。
“人在那邊,樓船上穿紅衣裳的那個姑娘,她是齊海珠。她經常出海,知曉海上的危險,她跟我說對於以海為生的人來說活命比認字更為重要,也是她提議聘請經驗豐富的老漁民為大家傳授能在海上救命的知識。”
冬珠激動得漲紅了臉,她咧開嘴笑了,她高興地為她姐鼓掌,碼頭上的人接二連三也拍起巴掌。
掌聲蓋過退潮的浪聲,海珠臉上發熱,忍不住樂了。
風平和潮平拍掌拍得格外用力,他們看向海珠的眼睛發亮,心裡油然升起驕傲,這是他們的大姐。
齊老三和齊阿奶激動得發抖,腿抖得人發顫,貝娘笑開了嘴,她扶著婆婆坐下,她真為海珠高興。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後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後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