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人生在世名利二字_首富從貨櫃尋寶開始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首富從貨櫃尋寶開始 > 第四百七十七章 人生在世名利二字

第四百七十七章 人生在世名利二字(1 / 2)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我在海上有一座島。”朱羽緩緩的說道,“島上缺幾個工作人員。如果你不嫌那裡距離大陸比較遠的話,我可以送你到那裡去工作。”

“有多遠”夏文秀遲疑著問了一句。

“距離咱們國家得有好幾千公裡了。”朱羽沒說那麼多,“來回一趟反正不容易,你得想清楚。而且工作量不小”

“我能問問主要都乾些啥嗎”看起來夏文秀頗為意動,“我一個月能賺多少”

看朱羽望向她,夏文秀有些不好意思說,“你和冉大哥救了我,其實我可以不要報酬的,但是我想要更好的生活,我想要我姑姑好們更好的生活”

“一個月差不多五千塊吧。”朱羽隨便說了個數字,“乾的好自然會有增加的。”

夏文秀說的沒錯,每個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權利。況且他和冉傑救這個小女孩,本意並不是為了尋求回報,真要讓對方做牛做馬,那也就不是他朱羽了。

女孩能坦誠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這讓朱羽還是挺欣慰的。

“那行,我希望能去,什麼時候可以上班”

“你不害怕我賣了你”朱羽笑著反問道。

“不害怕,如果你有害我的心思,就不會把我救出來了。更不會費那麼大心思幫我找到了我姑姑。

我雖然跟著舅舅生活了幾年,看到了很多壞人,但我也從來沒有認為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壞的。而你和冉大哥的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那行,過兩天我們就會去大島一趟,你可以跟著過去。”朱羽吩咐了一句,“有空的話和你姑姑告個彆。”

酒店的房子給夏文秀留著的,給冉傑說了一聲,看著點夏文秀,朱羽便不再去管她。

這種事情就是順手為之,也沒打算要人報恩的意思。

接下來朱羽便打算聯係一下新省博物館的黃建中副館長。

打開手機,撥出號碼。

“朱先生你好”黃建中的語氣很客氣,“回新省了嗎”

“還沒有。”朱羽說道,“打算最近回去,正好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

“你說你說,我這邊洗耳恭聽。”

“前段時間我去了一趟倭國,從一個老鬼子那裡交換了一批文物回來”

一聽文物這幾個字兒,黃建中耳朵一下就支楞起來了。

原以為朱宇跟他商量事,是找他辦事兒。

黃建中覺得人情這種事情,有來有往才是人情。

老是博物館承著朱羽的情,他們也幫朱羽辦不了什麼事,這欠著人情的事情,壓力大呀。

現在朱羽突然說要商量事兒,黃建中就精神來了。

結果聽朱羽這麼一提,好像是又是事關文物的事兒,看來這人情是要越欠越大了。

不過這樣的人情,他就是欠著也開心啊。

“這些文物是當年抗日戰爭時期老鬼子從咱們國家弄回去的。至於怎麼弄的,我沒打聽細節,反正肯定不好。

現在我把這批文物換回來,打算是捐給咱們新省博物館”

“那真是太感謝了”黃建中壓根就沒有問這些文物是什麼有多少,還是直接感謝。

這種事情還有什麼挑的呢人家是拳拳的一片心意,總不能來一句“這文物有沒有價值,沒有價值我就不要”

那樣惡心的話,他還說不出來。

“不過我也有一個要求。”朱羽接著說出了自己的打算“能不能搞一個專門的展覽,就這批文物或者這類文物,就說是抗日戰爭被劫掠文物展之類的。

讓咱們的人加深一下關於這方麵的記憶。免得時間久了,有些人都不知道抗日戰爭是咋回事都不記得國仇家恨了。”

“行呀,絕對沒問題”這種事情黃建中自己就能做主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向是我們博物館的職責之一。感謝朱先生給我們送來這麼好的展覽資源”

朱羽很謙虛的說道

“我也是咱們新省人,現在有這個條件了,為咱們新省做點貢獻是理所應當的。”

“那這一次我可就明說了。”黃建中很正式的說道,“這種事情是應該宣揚的,我們在展覽的時候要指名道姓的點名,是您捐獻的這一批文物用作展覽。而且我們還希望新聞廣播裡進行報道。”

他害怕朱羽拒絕,專門解釋了一句

“這就是子貢贖人子路受牛的故事。如果不宣揚,不表彰,以後這一類的事情不會有太多的人去做。”

聽了黃建中的這句話,朱羽覺得還真有道理。

事實上,雖然他不需要這樣的名聲,但是社會上的確需要這樣的例子。

他也知道這兩句典故的出處,也讚同其中的道理。

“子貢贖人、子路受牛”的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講的是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可以到國庫報銷贖金。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賠償金。孔子知道後說“子貢你做錯了。

從今以後,魯國人將不會從彆國贖回奴仆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夫子見微知著,洞察人情,實在是了不起。

“子貢贖人、子路受牛”的故事,很耐人尋味。

按照現在人們理解的常理,子貢品德高尚,用自己的錢贖人,拒絕國家賠償金,做了一件大好事,應該被樹為道德模範;子路就不是玩意了,救個人,彆人送他牛,他居然欣然接受,簡直就是一個財迷。

我們是這麼想的,古人大概也是這麼想的。

可是,孔子卻狠狠地批評了子貢,好好地表揚了子路。看看孔子的理由,我們不得不佩服,孔聖人說得真對

孔子的觀點,即便放在今天,也一點都不落後。

兩個故事,分彆講的是不同的處理方式,他們分彆說明了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就是現在社會最常發生的

做好事,到底能不能求回報

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要聽話,要照顧弟弟妹妹,不能做不聽話的小孩,否則就不要你了;

上學後老師教育我們要聽話,好好學習,幫助他人。

工作後社會公德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好人,奉獻自己照亮他人,舍已為人不求回報。

是的,我們一直生活在為他人著想的世界裡,如果自私就不是好人,如果做了好事不能要彆人的回報,現在我想問問大家,這樣真的對嗎一味的為他人自己快樂嗎

按道理講,一個人做了好事,應該是有回報的。比如子貢贖人,國家給你賠償金;比如子路救人,彆人給他一頭牛;即便是讓個座,也應該得到一句“謝謝”。

可是,我們為什麼覺得子貢拒絕國家賠償金做得對為什麼認為子路救人收下一頭牛做錯了

人們常常歌頌好人做好事的“偉大”,但一聽說被給予了物質獎勵,就立馬持否定和質疑的態度。

似乎,好人做好事,隻有不求回饋才偉大,如果一旦被進行了物質獎勵,那麼這種好人好事將黯然失色,也不再值得被頌揚。真的是這樣嗎

這樣的宣傳導向,這樣的思想觀念,究竟對不對

做好事不求回報,的確是一種美德,但這種美德是“私德”,你個人可以這麼做,但如若要求人人都這樣做,把個人的私德當作公德,把道德的標準無限拔高,反而會讓有心做好事的人望而卻步,聞道德而色變,進而遠離道德而去

如果真的將子貢樹為道德模範,大肆宣傳,再將子路樹為反麵典型,大肆鞭撻,我估計,在國外贖人的人會越來越少,主動救人的人也會越來越少。

這個結果,可能是我們絕對沒有想到的。

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我們怎麼還不明白呢

這樣的結果,今天還在發生著。

所以現在黃建中這麼說,朱宇自然也就沒有拒絕,寫名字就寫名字吧,報道也沒什麼。他本身做的是一件好事,也不害怕彆人怎麼去惡意揣測自己。

麻雀是會去討論鷹飛的那麼高能不能找到食物鷹是看不到低飛的麻雀的。



最新小说: 大頭和豆包 我一具喪屍在教堂當神父很合理吧 超級無冕之王 殺豬娘子 三國:季漢劉璋 大唐:開局成了公主駙馬 我天賦全加了力量 寵你入局:靳少的二婚隱妻 巔峰狂醫葉秋張莉莉 沒有修仙天賦的我隻能重拾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