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忠喜恭敬的給人家磕頭,方葉看看白二楞,白二楞搖搖頭。
兩人扶起白忠喜,看著店家用燒紙包了三個餅,每個餅上房了一小包肉。
三個人分了,帶回車上,立刻開車就走。
方葉打開三個人的視頻詢問“這什麼意思?”
白忠喜說道“門外給你開個桌,這是人家厚道。
一般的就是賣給你吃喝,你拿走。”
“給的錢,你給多少看人家留,過去人淳樸,多數厚道,一般隻取成本,遇到沒錢的,送一點吃喝都是正常。”
“我們給錢之後,老板收二百,回一百加上一份禮,叫福緣。”
“但是你要是影子壓了人家門,那就要挨揍,彆說吃飯了。”
方葉很是無語,路邊吃個飯都這麼講究。
“那住店呢?”
方葉問道。
白忠喜說了下,方葉齜牙,住柴房牛棚……“當然,講究的人家會多給錢,一般多給兩倍三倍的錢,住偏房也行。
現在沒那麼多講究,不過這一回,忠圖哥特地叮囑了,咱們按老規矩來。”
白忠喜接著說道。
“吃飯住店的規矩,其實是咱們這片源於幾百年前的大瘟疫。”
“那時候報喪,誰知道你家是不是染了瘟疫?
所以,你不能坑人家,但是你也不能餓死,就站門口吆喝一聲,仁厚的開門,一般的隔著牆丟個饅頭出來。”
“再後來,這規矩就這麼定下來了。”
方葉恍然大悟,怪不得呢,原來是瘟疫時期留下來的規矩。
這些老規矩,有的是純粹扯淡,可這吃飯的時候,卻讓人感覺到大家互相體諒的那種仁厚。
瘟疫死了人,在過去那個年代,幾乎是無解的,人們也隻能用這種原始的方法去儘量必然傳染。
有很多規矩,看似陋習,實則有深層的原因。
這規矩雖然讓現代人感覺不舒服,可深究起來,卻是人與人之間的保護。
“我艸,淩山縣的路這也叫路啊?”
白二楞突然叫了起來。
方葉看到前麵的白忠喜突然降低了車速,他立刻刹車減速,就看到最前麵打頭的白二楞已經停了下來。
他下車看看,這尼瑪這路,路麵碎的糟了炸彈一樣。
白二楞蹲下看看“艸,這修路的真特麼不是東西,你們看,這水泥才幾公分?
下麵也沒鋪好地基,怪不得碎這個樣。
咱們怕是過不去。”
白忠喜當即撓頭“那咋整?
繞路?
繞國道得多走一百多公裡,等咱們繞出去,估計得晚上了。”
這一段路真的沒法走,方葉突然體會到了當年不發達時候報喪的人到底有多難。
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要是遇到這種情況,現代人繞個路就走了,老社會的人,可能就得在山裡過夜了。
“繞路,趕緊的,不然等繞出去,真的要天黑了。”
方葉當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