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婿在山村!
幾個人進店,買了個最新出品的小米,李曉茹專門給老爺子挑了個紅色的。
因為這是大喜的事情,老人喜歡圖個吉利,買個紅色的最合適。
白二楞看的直咧嘴,一個五十多老頭子用個大紅的手機,還真……合適!必須合適!白忠喜也不管,隻要李曉茹挑的就行。
買完手機就去挑衣服。
老前時候送衣服這事情,最古老的時候是婆家準備好各種布料送過去。
送過去之後,顯示夫家重視,禮物豐厚,這也是過去顯擺的一個環節比如某某人出嫁,婆家送了多少多少挑的衣服之類的。
後來社會進步,送布的慢慢就少了,開始漸漸隻是給未來兒媳婦買衣服。
現在送布,隻是個象征。
白家規矩重,才有白傳厚想要多送布的想法。
而送布,其實是有講究的。
送布,除了顯示婆家重視,家境好,給的豐厚,最重要的,是要看未來兒媳婦的女紅手藝。
老前年代可沒有成衣,都是自己家做衣服,一個女人持家很重要的就是女紅。
這女紅一個是可以照顧家裡人穿衣,另一個,則是手藝好的也是家裡一大進項來源。
比如做鞋,做鞋墊,條件好的,還能做刺繡賣錢,在古代經濟落後的時代,能掙到現錢那是很了不起的。
即便是現在,白河村這邊,還有些兒媳婦會做一些手工,在婚前送給婆家人,是個禮儀。
隻是現在是越來越淡了,而隨之而來的,就是那些老手藝慢慢沒了,甚至失傳了。
原來那些充滿特色,甚至算是絕活的東西,也慢慢的被大工業生產的量產貨替代。
不過隨著近些年經濟發展好起來了,人們生活水平高了,一部分高收入人群又開始喜歡上這些純手工的物件,又有複蘇的現象,這是好事。
這次逛街,就是一個典型的婚前買衣服,包括嫁衣。
而這也算規矩老了,很多地方都是直接給錢,算成衣服錢,實際上,這些地方要衣服錢,方葉嗤之以鼻,不就是變相的跟南方家裡要錢嗎?
農村娶媳婦,很多地方越來越變態,動輒幾十萬彩禮其實並不是就算完了,很多人隻看到最大頭的彩禮,其實其他耗費一點都不少。
就不算房子車子,隻是什麼大禮錢,小禮錢,衣服錢,上車錢,下車錢,改口錢……等等,各種種類名目繁多的錢,每次看似不如彩禮那麼要命,實則一次輕則千,重則七八千上萬甚至幾萬,算下來不比彩禮少。
尤其是一些過分的,到了婚禮下車的時候最後死命要一筆,絲毫不考慮夫家。
這也是白忠厚也算發了狠,不但限定了彩禮錢,還限定了村裡買車置房,更限製了辦婚禮的總體花費的錢的原因。
嫁娶返窮,在周圍村,尤其是平山縣那邊,已經愈演愈烈。
彆以為拿了彩禮錢的能好過,這種要是隻有閨女的還好點,多數家裡還有個兒子。
等他們兒子結婚,人家知道他們家嫁了閨女要了彩禮,絕不會卡著他閨女彩禮要,而是總是加倍的要,一波比一波更狠,最後就成了惡性循環。
要了彩禮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是惡性比富。
本就是村裡或者普通人家,非得一家比一家炫耀,家裡買個油煙機都非得盯著最貴的名牌買,這還好說,起碼用得上。
有許多農村的還買大量的什麼日常根本用不上,買回家多數都是放壞的東西,就為了結婚當天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