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山堂對於李陽卻早就另眼相看,今日看到此情此景,態度更是和以往不同。
雖然隻是一個員外,和這些京都來的貴人們的身份無法相提並論。可不管怎麼說,年紀最大又是個東道主。
這個宴席也是林家主辦的,自然有著相當的話語權。
雖然李陽在浪板上站得非常穩,可是江水湍急,已經把鞋和下擺打濕了。
這位老員外馬上吩咐下人,將樓台中存放的衣物取出,給這位公子更衣,然後再宣布開席。
這一桌人坐下之後,剛開頭也隻是閒聊漫談,並沒有什麼重點,可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楚雲便發了難!
“李秀才,我聽說幾個月前你投水自儘,卻因禍得福,得到了仙人傳授,真是可喜可賀啊。”
“我聽張虎說你泳技過人,如同河神,今日又看白衣渡江,實在是讓人歎為觀止。”
李陽隻是微笑著點著頭,心裡卻暗道:“先捧我兩句,緊跟著就得找茬了。”
果不其然,楚雲話鋒一轉:“雖然這些能耐堪稱神乎其神,可是咱們文人終究要以自身的才學治理天下的。”
“久聞李氏家族也曾經聲名顯赫,確實是治國的良臣,身為李氏之後,不知李秀才對治國有何見解?”
這話問得可就大了,治國這兩個字說起來簡單,但卻是千頭萬緒,是天下最難不過的事情。
沒想到李陽聽了,當即就開始了長篇大論的侃侃而談!
先是從金融入手,對楚雲普及了金本製等等金融學的名詞定義。
然後又從大周王朝的經濟結構入手,說了許許多多超越時代的見解。
最後又提到了君主製度下,各種新政的改革方案,甚至還提到了藩王製度的弊端。
這李陽倒是說痛快了,可是周圍這些人全都是麵麵相覷,有的驚愕,有的茫然,還有的直打盹。
林山堂和林淮山隻不過是當地的商人,從眼界上來說是遠遠不如京都來的這幾位的。
聽到李陽說的是雲山霧罩,其中絕大部分聽都聽不懂,不由得感到昏昏欲睡,隻是強打精神坐在這裡。
而趙龍和張虎是兩個武夫,雖然也算是在天子腳下擔任官職,對李陽說的能聽懂一點。
可是文職和武職相去甚遠,很多時候都是一臉的茫然,不知道人家在說什麼,可心中都是不明覺厲!
在這裡麵隻有兩個人能聽得懂,那就是秦霄和楚雲!
這二位都是大周王朝年輕一輩的佼佼者,算得上頂尖的人物。
尤其楚雲誌向高遠,一直有銳意進取,將大周王朝中興的抱負!
聽到李陽說的這些新政改革,眼神中便露出了熾熱的光芒!
眼前這哪是一個秀才,簡直就是聖人啊!
麵對大周王朝諸多弊端,楚雲也曾苦思冥想,想要尋找出一條改革的新政治,卻是求而不得。
哪知道人家李陽一張嘴就像是竹筒倒豆子,光是改革的政策就說了上百條!
不僅如此,還把每一條改革政策的利弊分析得清清楚楚,甚至對政策實行幾十年之後的影響都說得頭頭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