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熹妃傳!
魚兒從前也是從婢女的身份上熬起來的,對於那種寄人籬下的壓迫感,她自是感同身受。
見佩玖被孫姑姑一番話說得麵紅耳赤,一副淚濕羽睫的模樣,魚兒頗覺這孫姑姑有幾分倚老賣老、為老不尊的意思在,於是也不留情麵,端直道“婢女家丁也是人,也是爹生娘養的,怎就成了孫姑姑口中的犬?這話要是從旁人口中說出也便罷了,姑姑自己也是奴婢,難不成成日裡人前人後的伺候主子,也當自己是一條犬了嗎?”
孫姑姑氣得發抖,指著魚兒道“我乃德妃娘娘親派來教導你規矩的,你”
“姑姑錯了!”魚兒攙扶佩玖起身,學著孫姑姑的語氣,端起架子說道“我是主子,你是奴婢,你對我說話不要‘你你你’‘我我我’的,沒有半分規矩體統。還有,把你那狗爪子放下,你一個奴婢怎敢指著我說話?”
孫姑姑搬出了德妃的名諱本以為魚兒會怕,怎料她非但半分不忌憚,反而頭頭是道說起了自己的不是。
她緩緩將手放下,悶哼一聲道“奴婢冒失了,還請格格恕罪。”
“人貴自重,即便是下人,也絕不可自己在心底看低了自己,自輕自賤。姑姑口口聲聲說奴婢與犬無異,可我昔日不也是王府的奴婢?再之前甚至連奴婢都不如。若我是犬,那姑姑當王爺是什麼?”
孫姑姑見魚兒不依不饒,這才乖覺躬身施禮道“奴婢知錯,請格格責罰。”
魚兒替佩玖派去衣裳上的浮灰,徐徐道“你該與佩玖道歉。”
孫姑姑心裡有氣,衝佩玖福一禮,不情不願說了句‘對不住’。
今日這口惡氣算是出了,可那孫姑姑最是個記仇的,麵上不說,背地裡卻向魚兒暗暗使著絆子。
自那日後幾天的時間,孫姑姑對她的教習就停留在了行與坐這兩項上,再不進行下一步。
魚兒每日的日常就是天不亮被她叫醒,洗漱之後用過早膳,便在庭院裡走上一個上午,然後用過午膳後,又在房中坐下站起坐下站起,直到夜深。
憑誰也知崔嬤嬤這是在有心為難,魚兒也與她動過怒,可孫姑姑總是帶著一副淡然的笑臉回她“格格動作仍有偏差,需得多加練習。若是格格不願,可去與王爺或主子福晉說,若他二人許了,奴婢也好回宮複命去。”
這個時候去找胤禛與主子福晉,旁人定要念道說她不知好歹不識大體,她打心底不想讓胤禛為難,於是隻能為難自己。
成日裡在庭院端著身姿走路,累得魚兒腰酸背痛,幾次夜裡泡腳的時候佩玖看她腳都浮腫了,心疼之餘也覺得是那日魚兒為替自己出頭才得罪了孫姑姑。
為讓魚兒能得歇,佩玖想出一損招。
那便是在孫姑姑的吃食中填進去少量的巴豆粉,如此她腹瀉不止,自然也就顧不上管魚兒了。
這日晨起,佩玖特意起了個大早,往小廚房去在孫姑姑的吃粥裡添了分量不重的巴豆粉,然後又偷摸回了自己房裡。
果然孫姑姑鬨了一日的肚子,來回如廁不知十數回。
魚兒在庭院走著,她多是看不了一刻鐘便往恭房走一遭,惹得魚兒也覺得奇怪,於是吩咐佩玖讓她去尋郎中來替孫姑姑瞧瞧。
佩玖卻道“她那般為難你,你還管她作甚?不過是鬨鬨肚子死不了人,她來回往恭房跑著,你不正好可以歇一歇嗎?”
看孫姑姑被折磨了一日,佩玖心中實在痛快。到了第二日晨起,她又如法炮製入了小廚房,正要往粥裡添巴豆粉時,突然有人從身後一把抓住了她的手。
她嚇得一抖,將巴豆粉灑了半張灶台。
心悸之餘緩緩回頭,見來者是魚兒而並非孫姑姑,懸著的心這才放下。
“魚兒呼,嚇死我了,我還以為是那個虎姑婆。”
魚兒凝眉看佩玖一眼,肅聲道“你在乾什麼?”
佩玖連忙半個身子遮擋在灶台前,慌張結巴道“沒沒什麼”
魚兒用力拉她胳膊一把將她拉開,看著灶台上的粉末心生疑念,指尖輕蘸取一點欲放入口中淺嘗,佩玖忙拍了魚兒手一下將巴豆粉抖在地上“吃不得,這是巴豆粉”
魚兒沉下臉色,微眯雙眸盯著佩玖閃爍的眼睛,低喝道“你瘋了?孫姑姑一把年紀你給她下巴豆粉?若是有個什麼三長兩短該如何是好?”
“我下的劑量又不重,尋常人次便排乾淨了,她一日去了十數次恭房,焉知不是自己體內殘毒過多,要好好兒排排?”佩玖不以為然,努著嘴笑道“我就是看不慣她欺負你!你明明已經走得很好了,她還讓你日不停夜不停的在庭院裡走來走去,過路的奴婢都掩嘴笑話你,你能忍我可忍不下去!整個王府隻有你和青格格待我好,誰若是欺負你們,我定要她好看!”
魚兒無奈搖了搖頭,自己動手收拾起灶台上的巴豆粉“我知道你想護著我,可你這法子實在欠妥當。孫姑姑再為難我,至多也就在王府裡留半年的時間,忍著她就是了,與她置氣做什麼?她一把年紀吃了你這巴豆粉有個什麼三長兩短,王府如何和德妃娘娘交代?如此做豈不是要王爺難堪?”
佩玖得了魚兒的訓斥有些羞愧,她紅著臉幫襯魚兒一並收拾著灶台上的狼藉,低聲道“那日若不是你那般護著我與她生了口角,想來她也不會如此針對你了。”
“我不單是護著你,我也是想告訴孫姑姑一個道理。無論是主子是奴婢,是王爺還是平民,大家所處的地位不同,扮演的身份不同,是可以分高低貴賤,可絕不能因為自己出身高貴,便將出身低賤之人比作犬彘。”
“隻可惜你這一番良苦用心,她怕是不受用呢。”
魚兒淺笑著說“她受不受用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你能明白這個道理,無論何時也不自輕自賤,便夠了。”她手掌在佩玖肩膀上拍了拍,囑咐道“將這地方收拾乾淨,重新替孫姑姑熬一碗粥。往後萬莫再動錯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