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通現代之我為祖國開個掛!
李修文坐在正對大門的位置上,李爹一進門就看見他了。
見到他,李爹直接驚呼出聲,實在是太出乎意料了。
家裡人都知道小弟明明是在北方上學,為什麼會跑到南方的海市來?
而且怎麼還穿著一身倭國人的服飾?
李修文聽見聲音立刻抬起頭來,看見李修德和李悠幸站在門口。
愣在當場,然後明顯慌張了一下。
不過他很快反應過來,對李爹使了一個眼色,讓李爹先不要說話。
李爹看見李修文的眼色,出於對李修文的信任,不再開口。
李修文站起來對李爹打了一個手勢,往後院走去。
讓李爹跟上,李爹也沒多想,出於李家兄弟十幾年的信任,小弟總不會害他吧?於是拉著李悠幸就跟著李修文往後院走去。
現在還是大早上,這個茶館人不多,李爹他們的動作也沒有引起彆人的注意,茶館掌櫃看見李修文給他的手勢,沒有多問直接放他們進去。
走到後院,跟在李修文身後一起進了一間廂房。
李爹一坐下,就開始急切的問李修文
“弟娃兒你不是在北方讀書嗎?咋個跑到海市來了?你這一身衣服啷個回事?你不會當了漢奸了吧?你咋個能當漢奸嘛?你不是說你出來是找機會報國麼?你當漢奸算咋個回事!?”
李爹著急的直接說蜀地方言了。
李修文見李爹有越說越離譜的趨勢,連忙打斷。
“我怎麼可能做漢奸!?我讀這麼多年書,又不是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哥,你彆亂想。”
李爹聽李修文這麼說,鬆了口氣,嘴裡念叨著“不是漢奸就好,不是漢奸就好。”
李爹其實也知道李修文的性子,說出來讀書就是為了,出來找機會改變的,他說多讀些書以後才有機會報國,改變國家貧弱的現象,為國家做貢獻,才有機會結束這個亂世。
他出來的時候就對李爹他們說,我們不應該是這樣,不應該累死累活的還吃不飽飯,他說他在書中看過,看過這片土地上的萬國來朝,看過這片土地上的輝煌盛世,他說這樣土地上生長的人民不應該像現在一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要讀更多書,他要出去見識一下大世麵,他要救這片土地,喚醒這片土地上的人民。
剛才是李爹看見李修文穿著倭國人的服飾,一時間多想了,能說出這些話的李修文肯定不會做出叛國當漢奸的事情的。
“哥,你先跟我講講你們什麼情況,你為什麼會在這裡呢?”
李修文沒有告訴李爹自己的事,直接先問李爹,他這邊是怎麼回事。
李爹能不能把他出蜀支援抗戰的事情挨個說了,還說大伯和二伯都出來了,不過沒說他們和自己一起來的就在江對麵。
然後又把李悠幸拉出來,對李修文說,“看看,這是你侄女。都這麼大了,你出門讀書的時候,她好像才幾歲吧,現在都快十三了。”
李修文摸了摸李悠幸的頭。
“侄女長得真快啊,一晃眼都快十三了,我出來的時候她才五歲,一晃都八年了。”
“對啊,你出來那會兒爹娘正給你張羅婚事呢!你死活不同意,就鬨著要出來讀書,娘都給你相看好了陳家姑娘,彆人家開雜貨鋪子的,和你也是同學,讀書就對你有意思,你說你!”
“三哥!彆亂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尚未穩固怎麼可以成家!萬一我為國捐軀不是耽誤彆人姑娘名聲?!”
“現在耽誤不了了,蜀地大旱你知道吧?我們那也慘的很,爹娘不讓告訴你,怕你在外又幫不上忙,還替我們擔憂。當時家裡緩過來一點我也去那姑娘家裡,想著怎麼也是認識人家,還差點結親,能幫點是一點,你走以後那姑娘一直拖著沒嫁人,我們也覺得對不住彆人姑娘。
結果去了一問才知道,在乾旱沒多久,那姑娘家裡沒糧食了,她哥就把她賣了換糧食了,後來乾旱一直沒個儘頭,他們一家也就逃荒去了,我們出蜀之前你大哥還去縣城看了看,他們家還是沒人回來。”
“賣了!?!怎麼能賣了呢!!去年大旱我也聽說了,我讓人給家裡送錢和糧食了!沒送到麼??哪怕帶著一起逃荒也好啊!怎麼會賣了??她爹娘也同意??怎麼會這樣?!”
李修文一聽這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他對陳霜其實是有好感的,她是他們學校為數不多的女同學,聽說她家裡條件不錯,也很寵這唯一一個女兒,在學校裡如果李修文的學問是第一那陳霜就是當之無愧的第二。
母親說給他相看的是陳霜時,他也是願意的,可惜時局動蕩,國家風雨飄零國家尚未穩固怎麼給陳霜一個安穩的家?
他便壓下了這一份心思,選擇不去打擾彆人姑娘,讓母親不要去相看,母親不願意他就絕食抗議,母親還是心疼小兒子的,熬不過他。
之後李修文在母親不舍的目光中帶上盤纏踏上了求學之路,上船時他感覺有一道目光一直盯著自己,他知道那就是陳霜。
為了讓陳霜以後安心嫁人,他不再回頭義無反顧踏上遠行的船隻。
沒想到她最後還是沒嫁人,還落個這個下場。
李修文抓住李爹的胳膊,急切的問著。
“你送了我們也收不到啊,水路斷了,蜀地陸路又難,到處都是土匪,我們村都來了一波土匪,為了對抗土匪村裡好些人都受傷了,那些兒土匪已經不搶錢了,見人就直接殺了,有糧食就吃糧食,沒糧食就吃人!你的東西怎麼可能送進來?!”
李爹說完口乾舌燥,拂開李修文的手,坐下來喝了口茶才繼續說
“聽她家之前的工人說,她爹娘老了管不住她兩個哥哥,剛開始兩個哥哥想著她有學問長的又好看,說不定能靠著她攀高枝,可是給她說了好些人家,她一直不同意,聽說還離家出走了幾次。
可惜家裡看得緊每次還沒出城就被抓回去了,後來她上了二十,不好嫁了,她哥嫂就對她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了。
這次乾旱她哥見情況不對要逃荒,可逃荒總需要盤纏啊!她兩個哥哥就商量說她都二十二了,說不上好人家了,還不如趁現在直接賣了省口糧食還能賣個好價錢,於是就直接買了。
我們也打聽了下,想著彆人也是喜歡你,一直沒嫁才招來這一禍事就想著家裡也有些餘錢把她贖出來,也能養活,你不成親,娘就當收個乾閨女。可惜一打聽才知道,買人的不是本地人,早不知道走哪裡去了,這才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