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去了幾個月,塞北的寒冬如一頭猛獸,將整個帝國北疆徹底吞噬。朔風裹挾著鵝毛大雪,肆意地拍打著蒼茫大地,把天地間渲染成一片白茫茫的混沌世界。
在北疆的尋常村落,大雪封山的日子裡,鄰裡間維係著一種特殊的默契——清晨,若哪家遲遲不見動靜,必定有人心急如焚地前去砸門。
因為在這冰天雪地的時節,缺柴少炭,或是屋破難擋風寒,人很可能在睡夢中就被凍死,等到被發現時,早已凍得僵硬。
過往的每一個冬日,都有這樣的悲劇上演,缺幾個腳趾頭對當地百姓而言再正常不過,許多人在冬日裡毫無知覺,隻是某一天突然發現腳趾失去了感知,輕輕一碰,那凍壞的腳趾就會脫落。
這樣的場景,驚悚之餘,更多的是底層百姓難以言說的悲苦。
然而,同樣是在這冰天雪地的時節,幽州城卻宛如一座溫暖的孤島,散發著彆樣的生機。
清晨,第一縷微光穿透厚重的雲層,灑在幽州城寬闊而整潔的青石街道上。凜冽的寒風中,叫賣聲此起彼伏,打破了冬日的寂靜。
早起的百姓嗬著熱氣,呼出的白氣瞬間在冰冷的空氣中凝結成一團團白霧。街道兩旁,攤位鱗次櫛比,攤位上支起的帳篷、木架,擋住了些許寒風。
賣蒸餃的攤位前,老板掀開熱氣騰騰的籠屜,白霧裹挾著食物的香氣瞬間彌漫開來。一位大娘搓著凍紅的雙手,笑盈盈地對老板說:
“給我來一籠,我家那小孫兒,就惦記著你這口呢!”
老板一邊手腳麻利地打包,一邊回應:“大娘,您放心!我這蒸餃,用的都是上好的餡料,保準孩子愛吃!”
不遠處,賣熱湯麵的攤位前,爐火正旺,鍋裡的水咕嚕咕嚕翻滾著。一位年輕的書生模樣的人,跺著腳,哈著氣,說道:
“老板,來一碗熱湯麵,要快!這天氣,實在是凍得人受不了。”
老板笑著應道:“好嘞!這熱湯麵一下肚,保準您渾身暖和!”
說話間,老板熟練地撈麵、澆湯,一碗香氣四溢的熱湯麵便遞到了書生手中。書生接過麵,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湯,臉上露出滿足的神情,喃喃自語:“這一碗熱湯麵,可比什麼都管用!”
路過的一位老者,看著眼前熱鬨的景象,感慨道:
“想往年這時候,大家都窩在家裡,生怕出趟門就被凍死。如今在柳大人的治理下,幽州城不僅不缺柴炭,街市還這般熱鬨,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
旁邊的年輕人附和道:“是啊!柳大人一來,咱們的生活就有了盼頭,再冷的天,心裡也是暖的。”
集市的中央,幾個孩童在雪地裡嬉笑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歡快的笑聲在街道上空回蕩。賣糖葫蘆的小販搖著撥浪鼓,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孩子們圍在小販身邊,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糖葫蘆,饞得直流口水。
此時的幽州城,儘管依舊處於寒冬的籠罩之下,卻處處洋溢著溫暖與生機,與北疆其他地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柳林的治理下,幽州百姓不僅抵禦了嚴寒,更迎來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期許。
朔風如刀,割著幽州城的大街小巷,空中雪花紛飛,給整個世界蒙上了一層銀白的紗幕。
賣石炭的小販裹著厚重的棉衣,艱難地拉著車,車輪在積雪中碾出一道道深深的轍印。
他戴著的狗皮帽子上,早已結滿白霜,遠遠望去,像頂著一頭蓬鬆的白雪。
原本在外勞作、滿是凍瘡的手,如今藏進了厚實的棉手套裡。
這身略顯臃腫的棉衣,穿在身上像個大狗熊,可小販心裡滿是慶幸。
在過去,這棉衣可是家中的“寶貝”,遇上災年,能拿去當鋪換糧食,救一家人的命。
回想起從前的冬天,小販不禁打了個寒顫。那時,過冬取暖無比艱難。
燒柴,周邊山頭被有錢人家霸占,窮人根本上不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