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院子裡的這個男的,是在撒謊!
這個院子,有古怪!
宗舒說道“你們兩個站到對麵,看著這個院門。我到後麵看看去。”
宗舒跑到一旁買了一袋包子,摸到院子的後麵,聽了聽動靜,往院牆裡扔了幾個包子。
應該是沒有狗。宗舒翻牆而入,貓著腰,躡手躡腳地往前走。
院子沒有宗家的宅院大,但也不小,亭子、池塘、假山、拱橋等中式庭院的元素,一個都不少。
沿著一個六角曲池塘,穿過一道夾道回廊,來到了一個閣樓前。
閣樓的窗子透出了搖曳的紅光,看得出來,屋內應該是掛著紅燈籠。
閣樓四麵,隻有正麵有兩個窗子。而正麵,有兩人肅立,看起來不像是宋人。
再一看兩人的發型,宗舒確定這是金人。
真的有細作!金人難道已經滲透到這裡了?
宗舒又繞到閣樓後麵,從迷彩服中掏出了小鐵爪,朝閣樓的簷脊扔去。
鐵爪堪堪飛過簷脊落下來,宗舒接住,鐵爪的繩子就套在了突出的簷脊上。
宗舒拉著繩子,雙手在繩子上交錯,懸空揉身而上,抓住簷脊,翻上屋頂。
伏下身子,宗舒慢慢向上爬了一點,輕輕揭開了瓦,朝下看去。
閣樓內有一男一女,相對而坐,中間放著一張精致的茶台。
爐子上放著一個茶壺,女子將茶壺中的水倒入一個黑瓷碗。而後用黑瓷碗的開水淋了淋兩隻小小的白瓷杯。
女子用竹匙從竹筒中舀出一些青黑色粉末,放入黑瓷碗之中,以柄杓加入熱水。
一男一女看著茶湯,均是一言不發。
這就怪了,這兩人在乾什麼,聞茶香麼?
過了半柱香的時間,女子以茶筅,不緊不慢地攪著粉末茶,不一會兒,黑瓷碗裡就泛起了白色的泡沫。
宗舒想起來了,這就是點茶!是宋徽宗發明的泡茶方式。
這種方式被稱為龍鳳團茶,自宋代後東漸傳至群島。
宋代人真是會享受,生活的美學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這是宗舒第一次見到真正的宋式茶藝,真的很講究。
不過,這個挺麻煩。喝個茶,搞了半天,還隻喝幾小口。
女子將黑瓷碗中的茶分到了兩個小白瓷杯裡,用竹夾將一個白瓷杯放到了男子麵前。
男子端起小瓷杯,呷了一口,拿出折扇,打開又合上,讚道“好茶!”
這聲音好熟悉!宗舒再仔細看,隻能看到男子的頭頂。
剛才抽瓦的時候,選錯了地方,剛好在兩人的頭頂,看下去就是二維的,根本辨不出是誰。
男子拿起剛才攪茶用的茶筅看了看,說道
“《大觀茶論》曰茶筅,以斤竹老者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動,本欲壯而未必眇。當如劍背,則擊拂雖過而浮沫不生。”
女子笑道“殿下,果然聰慧異常,連《大觀茶論》也記得如此清楚。”
這女子的聲音,宗舒仍覺得很熟悉,她會是誰呢?
宗舒不知道《大觀茶論》的具體內容,隻知道這是宋徽宗寫的書。
這一男一女,在這裡談著徽宗的書,喝著大宋的茶!這裡是深夜裡的“紅燈區”!
這對男女居然在玩點茶、弄風雅,還穿得整整齊齊!
咦?殿下?這女的稱這男的為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