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能把考題猜出來,實在是匪夷所思。
科舉製度從隋代伊始,從唐至宋,已經非常成熟。
曆來,猜題,從來都是一個人對一群人的戰爭。
儘管出題人被考生和各大書院的教習研究來研究去,但真正猜中考題的,少而又少。
猜中徽宗出的考題,真是太神了。
趙桓越發感到母後的聖明,當初,如果不是母後發現了宗舒的巨大潛力和價值,今天,風光的可能就是趙構或趙楷。
那時,宗舒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光芒四射。
如果康王趙構或鄆王趙楷將其拉攏過去,宗舒就成為他最大的敵人。
北伐遼國,有了宗舒的參與,在戰場上救回了種師道,從而還原了戰場的真相。
趙構在這次戰爭中大傷元氣,幾乎失去了與他一較高下的資本。
如果說上一次救回種師道,是一種不可能的任務。
那麼這次,指導蘇易一個月,讓蘇易高中狀元,更是不可能中的不可能。
而宗舒又在挑戰不可能。
在此過程中,廣大舉子群情激奮,都以為是宗舒是在公開對他們進行侮辱。
此時,趙楷跳了出來,組織廣大舉子,為他們加油打氣,實則是在籠絡這幫舉子。
特彆是趙楷還組織了一個倡議,凡是排在蘇易後麵的舉子,今後不再參加會試。
看起來,趙楷這是為廣大舉子鼓與呼。
事實卻是,趙楷把這幫舉子給坑慘了。
如果不是趙楷組織這個活動,這些落榜的幾千名舉子還能參加會試。
除了個彆臉皮厚的,冒著被人笑話的風險可以繼續參加會議,其他人恐怕都要另謀出路了。
在這一次蘇易考中狀元的事件中,宗舒成了大贏家,成了神話。
趙楷成了大輸家,輸成了一個笑話。
也許,七千餘名舉子天天都在心裡罵趙楷。
當然,更多的舉子是在嫌自己的手欠,追悔不已。
趙桓雖說沒有做什麼出彩的事,但最起碼沒有做丟人的事。
並且,宗舒還時不時地給他掙臉。
最為關鍵的是,趙桓在徽宗心中的地位是越來越重。
後宮的很多支出,都得看東宮。因為《大宋時報》和新式暖閣,東宮從中分得了不少銀子。
趙桓在打賞手下人的時候比過去大方了很多,越來越多的太監還懇求梁師成,調到東宮來做事。
宗舒又講起了新的章回。
這期《大宋時報》又增加了一個新的“科學問答”為何雷電大作時,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聽到這個問題,趙桓等人馬上思考起來。
雷電大作,大家都遇到過這種現象。
這些平時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大家從來沒有問過為什麼。
當宗舒提出來時,大家這才明白,對呀,為何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呢?
趙桓馬上想起了很多大儒提出的“格物窮理”,都在說,都在講,但是也沒見他們格過什麼物,窮過什麼理。
但是宗舒隨便提出一個問題,都能把大家難倒,隨便一個現象,宗舒總能發現其背後的原理。
“宗,宗舒,我想,是不是和烽煙有關聯?如果先聽到聲音,後看到烽煙,那就沒有狼煙的存在了。”
珠珠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珠珠,真不愧是才女!不僅是文才好,在自然科學方麵也如此有天賦!
以狼煙和雷電類比,其實已經無限地接近事實,這就是聲和光的速度問題。
珠珠所說的聲音是喊話的聲音,宗舒忽然想到,是不是製作一個喇叭出來?
像那天在幾千名舉子的現場進行招生或者做廣告,有個喇叭,豈不是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