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大宋從科技興國開始!
重啟大宋從科技興國開始正文318人去哪兒了?一切裝備換上之後,宗舒帶著大家走出了環形火山口,隨即采取匍匐前進的方式向會寧府的城牆接近。
大家換上了迷彩服,迷彩服外罩上了白色的披風和氈帽。
披風和氈帽都是宗舒從禦前軍器監那裡搞來的。
宗舒是蘇易的恩師,蘇易的父親蘇孟複是禦前軍器監的提舉,宗舒要什麼,他當然就得給什麼。
這種白色的披風一般都是配給相當級彆的將領。
當時宗舒隻是感到很拉風,沒料到今天倒真是起到了作用。
白色的披風,很好地把人與雪地融為一體。
如果不近看、不仔細看,絕看不出來三十一人的蹤跡。
氈帽上本來還有一個紅纓球,宗舒讓大家穿的時候,把球給拽掉了。
這樣一來,除了靴子,渾身上下都為白色。
匍匐前進時,重心降低,能夠感受到大地的動靜。
特彆是像牛皋這樣的人,可以趴在地上聽到周圍是不是有馬蹄聲。
在汴梁之時,牛皋與種師道也結成了忘年交。
種師道常年在西北戰場與西夏對壘,有一種本事,就是通過大地的震動,可以聽出馬蹄聲有多遠,隊伍的規模有多大。
嚴格來說,牛皋也是種師道的救命恩人。
因此,種師道把他這個本事,毫無保留地教給了牛皋。
這種戰術行進動作,還是宗舒讓牛皋一直練習的。
在禁軍,牛皋天天就知道射箭、練武。
直到接觸宗舒,才了解還有這麼多實用的戰術動作。
這樣的前進方式,留下來的蹤跡即使被人發現,也會讓敵人迷惑不已。
雪地上沒有腳印,隻有身體拖過的痕跡,根本判斷不出來這是怎麼產生的。
即使如此,宗舒也是一百個小心。
前進一段,停一段,等到雪把後麵的拖痕掩蓋。
從環形火山口到會寧府城牆,三公裡的距離,大家整整爬了一個時辰。
把三公裡的爬行痕跡消除,即確保了進城人員的安全,對留在環形火山品的吳非、曹宗申更是一種保護。
三十一人如同暗夜中悄無聲息、蜿蜒遊動的蛇,此時開始吐出了它的信子。
牛皋聽了一會動靜,感到城牆上並沒有人。
李少言感到宗舒今天實在是謹慎得過頭了。
從環形火山口看向會寧城的時候,就沒有發現城牆上有人。
完顏萍不在城內,皇帝又跑到鴨子濼抓魚去了,哪裡會有什麼守備。
就算是有守備力量,天寒地凍的,恐怕都回屋烤火、喝酒了。
三十一人整整爬了一個時辰,李少言的嘴唇都發青了。
城牆由石頭和木頭混合壘成,大家很快就爬到了城牆上。
趴在城牆上向下望,會寧府並不大,看形製,恐怕也隻有北京大名府的一半。
城內的建築顯得很雜亂,有巍峨的宮殿,不用說那是完顏阿骨打修建的,這是最豪華的建築。
有兩層到三層的仿宋式建築,街道比汴梁城的要寬兩倍有餘。
之所以如此,宗舒猜想是這街道經常有大隊金人經過。
馬路,當然要更加寬闊。
大宋的街道,往往隻考慮人的通過,馬,隻是少量。
除了這些建築,更多的還是地窩子帳篷式建築。這可能就是會寧府裡的貧民窟。
城內很是安靜,就連宮殿裡也隻是有幾處燈光,遠沒有大宋那“花市燈如晝”的熱鬨。
李少言分析說,因為金人皇帝去摸魚了,所以宮殿的人早就歇下了。
“纓絡會在哪裡?”牛皋問道。
“依我的估計,會是在守備力量最強的地方,比如說牢獄。”宗舒分析道。
大家認為宗舒是對的,但問題是,牢獄在哪裡,卻不知道。
“宗師,”吳非的小廝吳直說道“小的,可以幫助找出來牢獄所在。”
吳直十歲之前就在會寧府,他有個叔叔在城內經營著一家山貨鋪。
宗舒大喜,帶上吳直算是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