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舒沒有任何官職,但他卻是大多數高官們的救命恩人,還是二百多名中下級官員的債主和老師。
從他講小說開始,到做碘伏、製青黴素,救了多少人命!
上到朝廷,下到普通百姓,宗舒的風頭,一時無兩;宗舒的威望,無人可及。
有了宗舒,大宋的崛起是早晚的事情。
那麼,遼人與大宋合作,實在是正確無比。
特彆是蕭小小當上女帝以來,遼國上下終於止住了頹勢。
儘管遼國奪回故土的道路還很漫長,但畢竟大家已經看到了希望。
“金人新敗,短時間內不會有大的作戰行動。現在,正是修壕溝的好時機。耶律不才率人半個月內修成這道壕溝,請宗老將軍率領自願軍修複、加固夾山山腳防禦。”蕭小小同時給宗澤也交待了任務。
女帝下了命令,整個夾山全部動了起來。
宗澤率領大宋自願軍負責山腳的防禦。
山上挖石炭的人以及金人俘虜,也都暫停了挖礦,都跟隨耶律不才一起挖壕溝。
挖了一天之後,宗舒和蕭小小到現場進行了指導。
“你們挖出來的土,就這麼堆到外麵,是不是太可惜?”宗舒指著翻到壕溝邊沿的泥土說道。
這些土做什麼用?
宗舒說道“可以再做一道城防,這些土以及金人挖地窩子留下的土,可以壘牆。這樣,就是一道牆,一道溝。相當於兩道防線。”
耶律不才是真服了,這些看似沒用的東西,在宗舒這裡,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一牆一溝,兩道防線,的確是高招!
宗澤、種師道和吳玠也跟著過來看,種師道忽然道“宗舒此舉,實在是克製之良法!不輸太祖所創之大陣!”
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要對敵防禦,宋太祖發明了大陣。
強兵列於外圈,體質稍弱得居於中間,他們的任務是向外放箭。
大陣隻是免於被敵軍的重騎衝垮,對敵人的殺傷,基本不存在。
而這個壕溝加土牆,對於騎兵來講,就是最好的防線,並且還能夠對敵人進行殺傷。
假若當時在雄州城下,或者是在白溝河邊,種家軍也挖這麼一道壕溝、壘上一道土牆,真不至於慘敗。
種師道正在追憶和感歎呢,宗舒帶著蕭小小返回了夾山。
宗舒拿出了一本書和一包稻米交給了蕭小小“記得我說過嗎?北方草原,也可以種出糧食!”
蕭小小記起了,她與宗舒在汴梁、在密縣都曾有過徹夜長談。
宗舒說過,在草原也可以種出糧食來。
蕭小小接過《稻書》和稻米種子,這些真的在草原上可以種出來?
“放心吧。密縣基地,超化寨,我們已經種出了稻米,畝產超過四百斤。我看了一下夾山的土質,屬於黑鈣土,腐殖層異常厚,不僅可以種出稻米,產量恐怕還會更高。”
宗舒的話震住了蕭小小。
蕭小小在汴梁待過不短的時間,知道大宋曾經試過南稻北移,但好幾次都宣告失敗。
沒想到,宗舒一出手,就在密縣種成了。
宗舒說夾山一帶也可以種稻子,那就一定能成。
夾山種出了稻子,以後自己的子民就不再為糧食發愁了。
有了糧食,再加上有了宗舒找出的石炭,大青山真的可以成為永居之地!
離開了臨潢府,大家來到了這個荒涼無比的大青山,對能不能守得住心裡都沒底。
而宗舒一來,就為她解決了兩大難題。
正是宗舒,讓大青山這上荒涼地,變成了米糧川!
“明天,把兩千名奚人騎兵叫過來,我要讓他們先整田。記住,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宗舒又重複起過去曾對蕭小小說過的話“一個以搶為生的民族,永遠沒有前途。”
蕭小小想起,宗舒曾說過草原民族的致命弱點自己不生產,專門搶彆人的。
他們的城池之所以守不住,是因為他們在糧食、武器等方麵不能自給自足。
當晚,蕭小小提出要在夾山種稻時,耶律大石等遼人都默然不語。
最後還是長老來了一句話“夾山山腳,都是白花花的一片,此地隻產鹽,連草都不長,能長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