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宋太祖時,遼國正處於耶律景(即遼穆宗)的統治之下。
耶律景沉迷酒色,對國事漠不關心,
因此對宋朝采取了保守的戰略。
宋朝得以趁機大力發展勢力,並迅速平定了南方的割據政權。
後來遼景宗耶律賢繼位後,由於遼國的國力尚未恢複,因此宋遼之間維持了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
從開寶七年974年至太平興國四年979年,
兩國還互相派遣使節,
保持了長達五年的友好關係。
不過這個看似和平的局麵,
卻最終被宋太宗親征北漢的行動所打破,
因為遼國出兵援助了北漢。”
“在宋太宗時期,
宋遼之間一共發生了兩次規模龐大的戰爭。
第一次,是發生在太平興國四年的高梁河之戰。
彼時,
宋太宗為奪回五代時後晉石敬瑭割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於太平興國四年五月平北漢後,
未經休整和準備即轉兵攻遼,
企圖在遼國未及防備的情況下,一舉拿回幽州。
然遼景宗耶律賢得知幽州被圍,迅速派遣精銳騎兵增援。
遼軍展開反擊,
宋軍三麵受敵,頓時大亂。
最終全線敗退,死傷萬餘人。
宋太宗本人在混亂中乘驢車逃脫,
遼軍一直追擊至涿州後停止。”
“第二次,是發生在雍熙三年的岐溝關之戰。
高梁河之戰後,遼軍曾數度越界南下。
直到遼景宗去世,遼軍才停止南侵。
但宋太宗趙光義並未放棄收複幽州的念頭,一直在準備二度北伐,以收複幽州,報仇雪恥。
趙光義收複幽州的意誌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有問題的,是趙光義個人的能力,還有準備不足、禦下不嚴等原因。
當時,宋知雄州的賀令圖等人向趙光義進言,
說遼主少國疑、太後專權,
寵臣用事、國人怨疾,
正是直取幽雲的好時機。
其實這時遼統治集團君臣協和、政治清明,並無明顯的可乘之機。
但趙光義卻信以為真,
不顧參知政事李至的反對,
也忽視了糧草匱乏、軍械不足、北伐準備不充分等現實情況。
他甚至沒有與宰相商議,
就草率地決定對遼國發動戰爭,
而且還是兵分三路大舉北伐。
結果,宋軍遭遇慘敗。
名將楊業孤軍奮戰,負傷被俘,絕食而死。
宋軍此前所攻占的州縣,也就此全部丟失。”
“這兩次失敗,對北宋內部產生了深刻影響。
至此之後,
北宋朝廷‘守內虛外’的傾向愈發嚴重。
同時,朝廷內部的消極妥協情緒也開始逐漸增長。
契丹騎兵頻繁南下侵擾,
使得河北大平原的生產和生活遭受了嚴重的破壞,
百姓苦不堪言。”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
宋太宗逝世,其子趙恒繼位,即宋真宗。
契丹騎兵趁著宋朝新君登基的時機,更加肆無忌憚地侵擾邊境。
鹹平二年,
遼軍在高陽關大敗宋軍,俘虜了並代都部署康保裔,擄掠大量財物後離去。
鹹平六年,
遼軍再度進犯高陽關,
宋軍副都部署王繼忠不幸被俘,並投降遼國。
這兩次慘重的失敗,令宋朝朝野上下震驚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