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曆過這些戰鬥後,
戚繼光認識到‘倭非大創儘殲,終不能杜其再至’。
而衛所士兵和客兵軍紀鬆弛、戰鬥力低下,
要想‘大創儘殲’,
就得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
於是就在這年的十一月,
他起草了《任臨觀請創立兵營公移》,
第一次正式向上級胡宗憲提出了練兵的建議,
但可惜的是,
他的建議石沉大海,並未引起胡宗憲的重視。”
“嘉靖三十六年(1557)二月,
戚繼光再一次提出《練浙兵議》,說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豈無材勇?
誠得浙士三千,親行訓練,比及三年,足堪禦敵,可省客兵歲費數倍矣。’
這一次,
在浙江巡撫阮鶚的支持下,
胡宗憲終於決定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
將這年招募到的三千名紹興籍新兵,撥給了戚繼光,讓他自己去折騰。”
“胡宗憲在前二年采取剿、扶結合的戰略,
用機謀離間的策略,
成功消滅了勾結倭寇的漢奸頭目徐海、陳東、麻葉等人,
還誘俘了海盜頭子、勾結倭寇的最大漢奸王直,
削弱了倭寇的力量,
取得了抗倭的一大勝利。
王直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二月被浙江巡按禦史王本固斬於杭州。”
“王直被捕後,
其養子王滶與倭寇頭目善妙等,率餘部近千人盤踞舟山岑港,‘列柵舟山,阻岑港而守’。
嘉靖三十七年(1558)二月,
胡宗憲調集浙江全省的精銳部隊兩萬餘,
親自指揮,發起了著名的岑港戰役,力圖合力圍剿海盜和倭寇。
戚繼光,在本次戰役中任左路之將。
胡宗憲想要將海盜和倭寇一網打儘的想法是好的。
但事與願違,
倭寇居高臨下、居險死守,
加上本身戰力又很強,
因此明軍多次發動猛攻,都受挫而歸,而且還傷亡慘重。
岑港之戰,於是陷入了長期的膠著狀態。”
“禍不單行。
就在同年四月,台州沿海突然又有大批新的倭寇登陸。
戚繼光因此受命離開岑港,急速回防台州。
在回防途中,
他得知由於台州知府譚綸,率領軍民對倭寇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倭寇不得已,轉而攻向了溫州。
於是,戚繼光又果斷率部向溫州進發。
戚繼光趕到溫州,六戰六勝,打散了倭寇,
勝後他又率部重返岑港戰場。”
“然而岑港依舊久攻不下。
總兵俞大猷以及戚繼光、劉英等將領遭到了朝廷的撤職處分。
明廷令他們戴罪立功,必須在一個月內拿下岑港。
麵對如此嚴峻的挑戰,
明軍彆無選擇,
隻能對岑港展開夜以繼日的進攻。
在明軍的強大壓力下,倭寇最終還是抗不下去了。
他們燒掉了自己的大寨,
轉移到附近的柯梅造船遠逃,之後又流竄到福建進行劫掠。
此後,禦史李瑚上疏彈劾胡宗憲‘三大罪狀’,
而胡宗憲則把責任全部推到了李瑚的同鄉俞大猷身上。
結果,俞大猷因‘邀擊不力,縱寇南逃’的罪名被捕並押解進京,
之後被發配到大同鎮軍前效力,戴罪立功。
盧鏜接任了總兵的職位,
而戚繼光則因平定王直的功勞得以官複原職。”
“岑港之戰,隻是小試牛刀。
且有了自己班底的戚繼光,也開始慢慢放出異彩。
可即使如此,
同僚們仍然不把他放在眼裡。
就連倭寇也認為,戚繼光也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不足為懼。
可誰曾想,
就是這樣一個毛頭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