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四年(1122年),
北宋權宦、六賊之一的童貫,
北宋末年宰相、太師蔡京的長子蔡攸兵敗於契丹。
麵對外敵威脅,
河北官員劉韐於真定府招募‘敢戰士’以禦遼,
時年剛滿二十歲的嶽飛,應募參軍。
經過選拔,
嶽飛被任命為‘敢戰士’小隊長,自此開始了他的從軍之路。
那時候,宋朝北麵的鄰居還是遼國。
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
嶽飛請命除害,
帶領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歸。
在戰場上,嶽飛的表現一直十分出色。
但卻因為父親嶽和病故,嶽飛辭彆劉韐,
趕回湯陰為父守孝三年。”
“在這三年間,曆史迎來了一個重大轉折。
宋朝與女真人結盟,合力滅了遼國。
但女真人並未止步,
他們吞掉了遼國的領土卻還滿足,還準備大舉南侵攻宋。
與此同時,
返回家鄉的嶽飛卻陷入了困境,
生活過得十分艱苦。
正應了那句老話,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有時命運就是如此捉弄人,不幸接踵而至。
嶽飛的故鄉遭遇了一場罕見的大洪水。
迫於生計,
也是為了未完成的理想,
嶽飛前往河東路平定軍投軍,
充當騎兵效用士,不久被擢為偏校。”
“宣和七年(1125年),
金滅遼之後,便大舉南侵攻宋。
宋徽宗禪位於長子趙桓,即宋欽宗,次年改元靖康。
東路金軍渡過黃河包圍開封,
宋欽宗用李綱守衛京城。
但最終還是被迫求和,
供奉了大批金銀,
許割太原、河間、中山等三郡於金。”
“然第二年,
也就是靖康元年(1126年),
宋欽宗趙桓突然反悔割地。
金人暴怒,
隨後兩路金軍攻破太原後會合,二次南下圍困開封。
宋欽宗趙桓霎時間被嚇破了膽。
他一麵求和的同時,
一麵又使人送蠟書,
命康王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征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
“而此時嶽飛正好第二次加入宋軍,
但他所在的軍隊因為不敵金軍的攻勢,也打了敗仗。
好在最後他所在的平定軍突圍了出來,
嶽飛也再次回到了家鄉。”
“回到家鄉後,
嶽飛又目睹了金人入侵後對百姓的殺戮、奴役,
心中憤慨,意欲再度投軍。
但嶽飛又顧念老母年邁,
擔憂妻兒力弱,在兵荒馬亂中難以自保。
自古忠孝難兩全,
是留在家中守護深愛的家人,
還是挺身而出,穿上戰甲去扞衛家國?
嶽飛麵臨著異常艱難的抉擇。
嶽母姚氏看穿了兒子的心思。
麵對時局,
她深明大義,
主動要求嶽飛‘從戎報國’,
還在嶽飛的後背上刺上‘儘忠報國’四字,
讓嶽飛銘記在心。
嶽飛忍痛彆過親人,
第三次投身軍營,投身於劉浩麾下。”
“靖康元年(1126年)冬,
康王趙構親臨相州,於十二月初一設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
正是此間,
嶽飛隨劉浩的部隊,被歸入了大元帥府的管轄之下。
劉浩擔任元帥府前軍統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