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騎軍崛起_十五從軍行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十五從軍行 > 第24章 騎軍崛起

第24章 騎軍崛起(1 / 1)

十五從軍行!

李校尉轉身分彆打量了李元吉、蕭虎一眼,心裡不禁暗暗感歎“好年輕!”然後便開口詢問起來“你們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

蕭虎抱拳回答“回校尉,我叫蕭虎,今年十六歲。”

李元吉也抱了抱拳,答得彬彬有禮“回稟李校尉,我叫李元吉,今年十五歲。”

儘管已經看出他們年紀不大,但聽到具體數字的時候,李校尉還是大吃了一驚,因為這個年齡放在現在軍隊裡簡直可以堪稱娃娃了。放在天下動亂,人命如草芥的戰亂年代,這個年紀從軍其實並不奇怪,甚至是極其尋常的事情。但放在風調雨順、百姓生活富足的和平年代,這個年紀來投軍確實算得上是一件極其罕見的事兒了。況且王朝早就將服徭役、軍役的年齡下限提高了,他記得很清楚,現在的年紀下限是十八歲。於是他立即疑惑不解地問起來“看你們的行為舉止,都是頗知禮儀之人,家庭條件或許不會差到哪裡去,不知道你們為何要來此投軍?要知道這邊可不安全。”

聽了這個問題,李元吉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便不自覺地轉頭朝蕭虎看過去。

很巧,蕭虎也正好在看他,兩人的視線在空中對了一下後,都同時把視線轉移到了彆處。

兩人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一來,兩人彼此之間還感覺有些尷尬。二來,兩人都想給這個他們初次見麵而且極其欽佩的戰士留一個好一點的印象,不想讓他知道自己是因為打架惹事兒被押送過來的。

見到兩人扭扭捏捏、一副說不出口的樣子,李校尉立馬就猜到這個原因肯定不怎麼光彩,於是淡淡一笑,也不打算繼續深究下去了。不過,他整個人突然變得異常嚴肅,停下來認真地盯著兩人,鄭重其事地囑咐道“你們以前是什麼人、什麼身份,我可以不問可以不管。但是,你們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現在是什麼人、什麼身份,並且必須得明白自己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知道了嗎?”

李元吉聽得一愣,等清醒過來立即點了點頭,隨後思考了一下,又搖了搖頭。

蕭虎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隻是呆呆地站著,像傻了一樣。

見兩人一臉的茫然,李校尉也不生氣,耐心地解釋起來“自踏進這個軍營起,你們就不再是以前的自己了,而是忠誠勇敢的鐵石城戍邊將士中的一員。你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努力訓練,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士卒,將來要做的就是守衛好王朝的北方門戶,守護好黎民百姓的生命和家園。哪怕是拋頭顱,灑熱血,付出性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現在知道了嗎?”

“知道了。”李元吉、蕭虎怔怔地回答。

其實他們並不知道,此時還處於發懵的狀態,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些話的份量還過於沉重,他們還不能深刻地理解其中包含的深意。剛才那一刻,他們感覺自己仿佛回到了書院,又聽到了先生教授的聖人教誨,他們聽不明白,但又覺得裡麵的每一個字都特彆有深意、特彆有道理。

說話間,三人走到了新兵訓練場,訓練場非常大,看上去比泰安城的校武場大五倍都不止,絕對是李元吉、蕭虎兩人見過的最大的訓練場地。

訓練場是由沙土一層層地夯築起來的,表麵再經過平整打磨,讓整個訓練場堅固如石、平整如鏡,非常耐用,非常實用。從高大堅固的鐵石城,再到寬闊平整的訓練場,可以看得出來,在軍備的投入上朝廷是真得舍得下血本。

此時,訓練場上人頭攢動、人聲鼎沸,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熱鬨景象。二十幾個新兵方陣井然有序地排布在場地上,每個方陣少則百餘人,多則兩百餘人,都正在緊張忙碌地操練著。

其實王朝每年統一征兵的時間為當年的三月份,此時這個時間已經過了足足有大半年之久了,之所以還有這麼多新兵出現在這裡,那就得歸功於朝廷推出的一個堪稱絕妙的臨時兵役製度散兵。

說到散兵製度的誕生,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更重要兵役製度,和發生在王朝早期的一個不可磨滅的淒慘故事。

楚崛起於中原腹地,最初也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最終之所以能夠擊敗各路梟雄,成功逐鹿天下,建立一個廣袤、遼闊的王朝,全得益於它睥睨天下的強大軍事能力,特彆是那支冠絕天下的強大步軍虎賁軍。

而虎賁軍之所以能在群雄爭霸的混亂戰局中脫穎而出,除了訓練有素、軍紀嚴明、驍勇善戰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便是穩定的兵源。而這就完全取決於那個重要的兵役製度,一個作為王朝立軍之本,並從王朝建立伊始便一直貫徹至今的根本兵役製度均戶兵。

均戶兵役規定“普天之下,凡王朝編戶,不論貧富貴賤,凡家中有超過一名之男丁者,至少選一適齡男丁入伍為兵,否則便以逃避兵役罪論處。”這是王朝兵役製度的根本,一戶一兵,既避免了過度消耗勞動力,又充分保障了王朝的軍事實力。而對於男丁較多的家庭,朝廷也鼓勵更多適齡男丁投身軍武。如每多一人,朝廷便要求當地州府給予該編戶相應額度的賦稅減免和兵餉補助。投軍的人數越多,賦稅減免的幅度越大,得到的兵餉補助也越高。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此規定的激勵下,大楚民眾投身軍武的積極性空前提高,使得虎賁軍在南征北戰的過程中,戰力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在一直不停地發展壯大。就這樣,楚這個偏安於臥龍山的小國才得以橫掃四海、並吞八荒,最終成為現在這個幅員遼闊的大楚王朝。

大楚以步兵之利,打下了一片遼闊的江山,虎賁軍也因此成為了王朝的榮耀與驕傲。然而隨著疆域的擴大,當王朝的勢力範圍抵近至北方草原,這一切陡然發生了變化。

建元三十年隆冬,一場氣勢洶洶的大寒潮襲擊了整個草原和王朝的北部邊疆,草原上牛羊凍死餓死不計其數。在這種情況下,幾個草原部族糾集了三萬騎軍趁風雪奔襲南下,一舉殺入王朝北方百餘裡的腹地,大肆燒殺搶掠。

驚聞草原騎軍襲擊,朝廷緊急調兵遣將,迅速集結十五萬虎賁軍和五萬地方守備軍,從三個方向包夾這支孤軍深入的野蠻騎軍。

虎賁軍不愧為百戰之軍,行動十分迅速,沒多久便將這支草原騎軍圍堵在一處廣袤的平原上。他們立即發起了快速、猛烈的攻擊,但是卻不知道這次的結果將會大大的超出他們的預料。

虎賁軍同往常一樣,人人視死如歸,奮勇殺敵,各軍陣型快速切換,配合地無懈可擊。

但是這支草原騎軍與虎賁軍之前遇到過其他敵人可一點也不一樣,他們機動性極強,衝擊力極大,隻管放任軍馬衝入虎賁軍陣型中肆無忌憚地來來回回地衝撞,而上麵的草原騎卒則依靠著居高臨下的優勢,對著虎賁軍將士就是劈頭蓋臉地砍殺,不停地砍殺。

經過浴血奮戰,虎賁軍還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不過卻付出了七萬人陣亡、四萬人重傷的慘重代價。

而敗退的草原騎軍在逃跑的路上竟然又大搖大擺地血洗了一座規模不小的村莊,他們將村莊殺了個雞犬不留,把百姓的糧食財物搶了個精光。

這一天,大楚將士和無辜百姓的鮮血染紅了大地。這一天,王朝的北方大地哭聲震天,狼煙四起,陷入人間地獄。

經此屈辱一戰,大楚朝廷終於認識到了騎軍的恐怖威力,於是便痛定思痛也開始大力發展騎軍。經過三十年不惜成本的投入,王朝終於也擁有了自己的騎軍,從此再麵對草原騎軍時再也沒有像當初那樣被單方麵地碾壓和屠殺。後來,“鎖狼線”也建成了,兩者再一搭配,北方的防禦情況終於被徹底地扭轉了。

不過隨著騎軍的崛起,又帶了另一個麻煩的問題,那就是得不到朝廷扶持,又得不到優秀人才輸入的虎賁軍迅速走上了衰落之路。朝廷又不能通過擴大征兵規模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又會帶來更嚴重的問題,首先,會加重民間的耕種壓力,民間缺失了健壯的勞動力,將直接影響糧食的生產。其次,隨著常備兵力的迅速增加,財政的投入也勢必越來越大,這也會給王朝帶來沉重的負擔。所以這問題便一直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困擾了朝廷很多年。

後來,直到“散兵製度”被提出來,這個問題才算得到有效的緩解。散兵,顧名思義就是閒散的士兵。說來也簡單,就是等農忙時節過去後,地方各州縣將治下的閒散勞動力召集起來,就近送至附近的軍鎮進行訓練,然後就用這些訓練過的農民補充歩卒的臨時空缺。當然,散兵在軍服役時也會得到軍餉補助,而且等農忙時節到來,又可以分批次返鄉完成農務,這樣一來便真正的達到了人儘其用,同時也解決了步卒數量不足,邊疆軍鎮防禦力量空虛的大問題。

當然散兵畢竟是半軍半農,這樣的補充肯定不會讓虎賁軍恢複到昔日的榮光,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畢竟朝廷上下也早已經接受了騎軍興起步軍衰落的事實。



最新小说: 重生之我是天道的意外 九十九封家書葉思婉林牧野 盜墓:主角團可以聽到我的心聲 獵妖神殿 青春的邂逅不能有遺憾 寅虎鬨洪荒 洪荒之開局成為量天尺 魂穿九世之戰國 重生了,回到小縣城當豪門 鬥羅之從吞噬深海魔鯨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