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三位元老,送到內東門下,趙煦一直目送著他們消失在自己視線中,才依依不舍的回頭離去,甚至還一步三回頭。/br論表演,趙煦是合格的。/br畢竟,他是做過主播的人。/br回到紫宸殿,兩宮已經將木匣打開,正在清點選票。/br幾個小黃門在幫著記錄。/br趙煦湊過去看了一下,選票情況出乎意料。/br蒲宗孟居然得到了五票!/br也就是說,有五個大臣,投了這位酒色財氣樣樣皆占的待製重臣。/br趙煦當時就樂了。/br他本來以為,蒲宗孟會得零蛋呢!/br現在看來,他人緣還不錯。/br倒數第二名曾布,隻比蒲宗孟多了三票。/br隻能說,曾布的人緣有些差啊。/br看來,朝中有不少人不爽他?/br除了這兩人,其他人得票都過了兩位數。/br在這其中,得票最多的人,卻是鄧潤甫,居然吃到了二十七票!/br要知道,在京待製以上大臣,包括元老、宰執在內,一共也就三十三人。/br換而言之,鄧潤甫隻丟了六票。/br“鄧學士人望不錯。”太皇太後莫名的說了一句。/br趙煦笑了笑:“學士人望確實不錯。”/br“為何曾學士得票如此之少?”太皇太後沒有忍住,不快的自言自語。/br朝野都知道,兩宮垂簾之初,曾布是給她這位太皇太後當輔助的,鄧潤甫則是給向太後打輔助的。/br換而言之,這兩個人其實早就貼上了標簽了。/br區彆在於,鄧潤甫的標簽更多。/br他不僅僅是向太後那邊的人。/br同時,他還是帝黨!/br先帝親自選的皇子閣箋注——趙煦即位前唯一的大臣。/br大臣不傻,自然知道用腳投票,押注在鄧潤甫身上。/br至於曾布?/br隻能說,真的是人緣不好!/br帶了這麼多buff,得票都沒有過兩位數。/br同時,這也多少表明了朝野的風向。/br也就難怪太皇太後在看到結果後不大開心了。/br趙煦扭頭,看向這位雖然已經快六十歲的太皇太後,輕聲道:“這或許是因為曾學士是孤臣的緣故吧。”/br“孤臣?”太皇太後的神情終於有了變化:“是嗎?”/br向太後見狀,連忙幫著捧哏:“娘娘得孤臣,新婦為娘娘賀!”/br太皇太後這才開心起來,道:“原來曾學士不僅學識淵博,為人謙遜,不意還是孤直之臣呢!”/br這就是語言的妙用了。/br同一個事情,怎麼理解,純粹看掌握解釋權的人怎麼對外解釋。/br就拿現在的這個事情來說吧。/br趙煦心裡覺得,曾布連兩位數的待製大臣的支持都拿不到,這是人品問題。/br可他嘴皮子上下一碰,曾布就被塑造成了朝中孤臣。/br為什麼得票少?/br因為他忠直,得罪了太多人啊!/br所以彆人不願意選他!/br太皇太後稍微坐直了身體,就說道:“如此忠直大臣,若不能拜任宰執,豈非天下之失?”/br向太後微笑著,說道:“娘娘說的是,新婦也以為,曾學士有宰執之才。”/br但她心中,難免有些苦澀。/br原因很簡單,曾布上去了,鄧潤甫就得下來。/br不然,朝廷新晉執政,皆出於兩宮欽點大臣。/br外人怎麼看?/br會不會覺得,這大宋朝廷,用人如同兒戲,竟拔擢兩個婦人所用的寵臣。/br搞不好,會有士大夫私底下,胡言亂語些什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候之已亡’,甚至有那醉漢,酒後腦子不清楚,在市集之中振臂一呼‘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那就難以收場了。/br即使沒有這些事情,牝雞司晨的議論也是免不了的。/br對國家也沒有好處。/br這種事情一旦出現,向太後知道,會有很多大臣鑽營她和太皇太後,想方設法的想攀附她們。/br這不好!/br她看向趙煦,將嘴角的苦澀吞下去。/br為母則剛。/br這點委屈,她是願意受的。/br做媳婦的不都這樣嗎?/br就是可惜了鄧潤甫……/br太皇太後卻是帶著勝利的笑容,看著趙煦,問道:“官家覺得呢?”/br趙煦甜甜一笑,道:“曾學士自是有宰執之才的。”/br這一點是事實!/br哪怕趙煦心裡麵厭惡曾布,但也需要承認他的才乾。/br這可是熙寧變法的時候,王安石麾下的主力乾將之一。/br論對新法的貢獻,隻在王安石、呂惠卿之下,和章惇不相伯仲。/br但曾布人品,是真的差勁!/br這也是事實!/br太皇太後笑的更開心了。/br趙煦卻在這個時候道:“就是……”/br他看著太皇太後,輕聲說道:“孫臣聽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像曾學士這樣的大臣,宜當好生保護,不可使其處於風尖浪口之上啊。”/br“請太母明察!”趙煦說著,就起身一拜。/br太皇太後的笑容凝固在臉上。/br她看著趙煦,良久之後,點點頭:“官家說的是!”/br“確實該好好保護這樣的孤直大臣。”/br她已經明白了趙煦的潛台詞。/br強行違反規則,任用曾布可不可以?當然可以。/br前提是曾布能承受得起朝野毀譽。/br當年的狄青不就是這樣?/br趙煦起身說道:“太母聖明。”/br向太後也立刻跟上,笑著道:“還是娘娘和六哥想的周到。”/br她觀察了一會太皇太後的神色,就道:“隻是這樣一來,就委屈曾學士了。”/br“六哥……”她看向趙煦:“不如給曾學士一個恩典?”/br趙煦當即點頭:“這是自然,自當為學士考慮。”/br“不如,讓曾學士帶端明出鎮外郡?”/br在大宋,端明殿學士、資政殿學士,通常為執政出郡的帶銜。/br能帶這兩個學士頭銜的大臣,一般都是前任執政或者候任執政。/br一般來說,資政殿學士為執政出知帶銜,端明殿學士則為候任執政帶銜。/br所以,在大宋,凡授端明殿學士出鎮地方的重臣,其詔書最後一般都會有一句:恩例視同執政。/br太皇太後聽著,再次笑起來。/br“官家之議老身以為甚好。”/br她很要麵子的。/br現在,麵子滿足了,自然高興。/br曾布為端明殿學士,就是告訴天下人——他必拜執政。/br“曾學士出知何地為佳?”向太後在旁邊問道。/br太皇太後想都沒有想,就直接說道:“揚州吧。”/br揚州,天下重鎮,曆代皆是宰執大臣外放之地。/br哪怕對宰執來說,外放揚州都是一種恩遇的表現。/br因為揚州太繁華了!/br其市場經濟的發達程度,比汴京隻高不低。/br曆代以來,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名臣名士,都曾彙聚揚州。/br趙煦和向太後對視一眼,然後就都笑起來:“太母(娘娘)聖明。”/br(本章完)/br(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