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讓常浩南剛好有機會說出自己更進一步的想法
實際上,300k級彆的輕型渦槳,應該很快就會有裝機對象。
一個是進入新世後必定需要的新型初級教練機——初教6雖然經典,但畢竟已經是近四十年前的型號,已經不太能滿足新時期的飛行訓練需求。
另一個就是常浩南之前就和貴航工業說起過的長航時查打一體無人機。
上輩子華夏就在無人機動力方麵吃過不少虧,隻能選擇從奧地利引進生產一種低功率的活塞發動機,耽誤了不少型號的發展。
很多生意,尤其是技術方麵的生意,90年代反而比二十年後要好做得多。
不過常浩南並沒有說起這些事情。
一來是張振華級彆不夠,這些涉及到航空產業規劃的事情不好多提。
二來麼,常浩南覺得,在現在這個關鍵時候,自己需要樹個典型。
一個“發動機在沒有適配型號的情況下上馬,後來獲得成功”的典型。
就像是廠所自籌資金研發飛機這件事,也是在洪都方麵搞了k8教練機並大獲成功之後,才逐漸被整個航空工業係統所接受。
現在大家一說起來都知道,“型號牽引”這種模式有問題。
但要是直接把航發產業跟飛機型號獨立開來,除了作為重生者的常浩南以外,也沒人知道到底行不行。
就像剛才的張振華一樣,免不了被思維慣性所影響。
這個時候,如果430廠和西羅公司能給打個樣,那麼阻力勢必要小上很多。
所以,簡單組織一番語言之後,常浩南緩緩開口
“航空動力研究是個長線課題,航發的研發周期比飛機本身更長,所以不能等到有了型號需求才想起來研發,張工,咱們過去在這上麵吃過太多虧了。”
“遠的不說,就說渦扇9和渦扇10,都是飛機等發動機,中間這段時間就隻好依靠進口的外國型號過渡。”
說到這裡,他伸出兩根手指,輕輕敲了敲麵前的桌麵,以示強調
“哪怕殲轟7和殲10殲11都是國家重點項目,可以集中力量搞攻關,這中間耽誤了多少事你也應該清楚,所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馬上就要進入新世紀了,咱們的思路也得跟上時代啊……”
常浩南的話,在航空工業係統,尤其是搞航空發動機的這些單位裡麵,還是有些分量的。
因此,雖然張振華心裡還是覺得有些將信將疑,但總歸沒有出言反駁
“那常總,我回去以後就把您的態度報給公司,讓他們想辦法和羅羅那邊洽談?”
“可以。”
常浩南點點頭,不過很快又叫住已經把小本本揣好準備離開的張振華
“不過,有兩個事情必須得保證。”
“一是必須要有完整的技術轉讓,這種小型渦輪機的硬性技術壁壘不算高,應該不難談下來。”
“二是拿回來之後,我們得有權按照自己的標準和需求對產品進行改進,不能受製於外人。”
張振華聞言幾乎下意識站直立正
“明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