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輕鬆的氣氛並沒能維持太長時間。一名優秀的設計師,確實會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生產過程的難處。
但常浩南計劃中的加工方案,並沒有比他設計出的葉片本身擬人太多……
隻見他輕點鼠標,把ppt翻到了後麵一頁,同時開口道:
“首先,采用銑削工藝方法加工出具有一定形狀的三層鈦合金薄板,在鈦板上按照三角形桁架結構的成形要求選區塗敷止焊劑……”
“隨後采用擴散連接工藝,將三層鈦板焊成一體,並將焊接後的葉片毛坯連同夾具放入真空爐內加熱至鈦合金的超塑性狀態,在扭矩作用下形成後掠葉型……”
“接著向鈦板間吹入惰性氣體,使得葉片毛坯和夾具完全貼合,形成三角形桁架空心結構和氣動外形。”
“最後采用數控加工手段加工榫頭、葉身、前後緣和葉尖等部位。榫頭通常采用磨削或者銑削的方式加工出成形榫齒麵,葉身通過砂帶磨削提高表麵加工質量,前後緣采取多軸銑削加工出緣角……”
“……”
一開始,眾人還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但很快,負責工藝生產的張振華臉色就開始不對了。
作為設計師,常浩南自然不可能連工藝參數都給準備好,否則他們這些生產工程師也就沒了存在的價值。
這套生產路線,如果擱在渦扇10,或者se650這樣葉片弦長50-60厘米上下的中小尺寸風扇上,倒也沒什麼大問題。
但e1500的風扇直徑近兩米,比同級彆的cf56-7大了差不多30%,涵道比達到驚人的9.03,葉片弦長也隨之超過了90厘米,單就尺寸而言完全屬於跨帶產品。
同樣的加工工藝,在產品放大一倍以後,麵臨的難度可不是成倍提升。
“常總……”
思索片刻之後,張振華還是如實報告了自己的判斷:
“如果隻是生產測試用的樣品,那我們的設備都已經經過升級,應該很快……最晚年底之前就能拿出來,但這樣的工藝流程,如果想要投入量產的話……”
說到這裡,他兩隻手略有些緊張地搓了搓:
“我不敢明確給出一個時間表。”
接著做了個深呼吸,仿佛下定了什麼決心一般繼續道:
“空心三角形桁架結構內形在超塑成形/擴散連接工藝過程中一次成形,外形葉身部位留有0.1~0.15的較少拋修量,而葉尖和葉根部分的餘量最高則能達到1.2,各加工部位的結構特征要求采用多樣化的數控加工方法,進而又導致各加工部位相鄰區域難以光順轉接。”
“另外,葉片的葉尖、葉根和前後緣部位為實心結構,剛性強於葉身空心部位,加上虛實相間的三角形空心桁架結構,讓整個葉片具有強弱相間的剛度特性,導致風扇葉片在數控加工過程中變形規律非常複雜,僅靠現有手段很難控製加工變形量。”
“還有,在成形過程中,鈦合金薄板要經過多重高溫和高壓循環過程,由於不可能100%精確地控製冷卻參數和壁麵貼合率這些條件,葉片不同部位的應力水平、以及受到應力影響後產生的應變大小也很難控製。”
“這些問題如果單獨拿出來,其實都不難解決,但結合在一起,再放到大規模生產裡麵,很可能導致哪怕同一批次的葉片毛坯一致性也很差,需要單獨拎出幾個工序,對生產過程中的半成品進行校核……”
“……”
張振華沒有繼續說下去。
但這確實是個要命的大問題。
工業化生產,其實不怕單純的複雜。
隻要設備和錢到位,再加上肯花時間,再複雜的工藝參數,也能被逐步確定下來。
而一旦進入量產過程,也就不再涉及到研發層麵的成本投入。
隨著產品產量逐漸提高,生產效率和成本總能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但如果某個加工過程的結果無從確定,那就意味著,對於每個單獨的產品,可能都要單獨確定後續的工藝參數。
儘管比從頭研發要簡單很多,但也絕對會把產量和成本給卡死。
如果是造火箭,或者造工業母機,那反正年產量也沒多少,這種半工業半手工業的路子還可以接受。
但航發葉片畢竟是需求量巨大的東西,不可能拿出雕花的功夫來搞。
一時間,整個會議室中,幾乎全部的視線都集中到了前麵坐著的常浩南身上。
“關於這個問題……你們先按照樣品的方式來做,產量少不要緊,能保證正常進入測試環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