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聽完剛剛那條新聞之後,常浩南的心情幾乎可以用一句話來表示。
感謝美國老鐵送上的助攻!!!
農業,即便發展到21世紀,也無法完全擺脫靠天吃飯的本質。
因此,國際糧食市場由於氣候和災害影響而出現價格波動,實在是很正常的現象。
但這次的“自然災害”,竟然隻精確覆蓋了大豆和玉米的主要產區,甚至都沒對小麥產生影響,就實在是有些過於聽話了。
而大豆和玉米,恰好又是華夏進口量最大、對外依存度最高的兩種作物。
不難猜測,這應該是一套連招的起手式。
目的就是利用一次精妙的期貨操盤,徹底掌握華夏在加入to時承諾開放的非主糧農產品市場。
雖不至於就此握住華夏的命脈,但也絕對是打在了七寸上麵。
相當惡毒的計策。
但也必須承認,非常有效。
屬於穩紮穩打的陽謀。
由於產量不足+儲量不足+開放市場的三重debuff,就算美國人提前把每一步都透露出來,華夏也很難有什麼招架之力。
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講,對方的動作也會把華夏缺乏耕地的根本問題徹底暴露出來。
這無疑會促使決策層心中那正在搖擺的天平朝著常浩南的方向猛烈傾斜。
一想到這裡,常浩南嘴角的弧度根本就壓不住……
而旁邊的丁仲理也敏銳地察覺到了常浩南的表情變化。
“常院士?”
他試探著開口叫了一聲。
“哦,沒什麼。”
常浩南趕緊收斂起笑容,但語氣中還是能聽出藏不住的愉悅:
“我們繼續……剛才說到哪來著?”
實際上,丁仲理在剛才那一瞬間也已經有了些許猜測。
當然,他沒有提前看過劇本,也不是金融從業者,所以倒是猜不出美國人後續在期貨市場上的動作。
但從趨勢上看,華夏在2004年轉變為糧食淨進口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而國際農產品期貨卡在眼下的節點上漲價,明顯對於華夏不利。
在這種情況下,常浩南聽到這條新聞之後的第一反應卻是高興……
再結合蒙省西部的那片試驗田……
無疑說明,對方又一次賭對了研究方向。
想到這裡,他有些感慨地咂了咂嘴,在心中暗道:
“怪不得人家進步快呢……”
不過,眼見著常浩南似乎不打算就此事過多糾纏,他也順勢改變話題,借著這個由頭說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剛才說到氣候變化的事情……其實常總,剛才新聞裡麵說的極端氣候,大概率根本就不存在。”
雖然常浩南也是這麼想,但還是想聽聽真正的專家意見。
遂帶著些許好奇地問道:
“怎麼說?”
然而,對方卻並沒有給出任何氣象學或是地質學層麵的解釋,而是直接話鋒一轉:
“美國人很可能是想借著這一次的事情向我們施壓,迫使我國在下一階段氣候協定談判當中做出讓步。”
不得不說,因為自身利益和耕地相關,常浩南確實沒有從其它角度考慮問題。
現在突然被丁仲理這麼一說,也覺得有點道理——
就算不是主要目的,也可以作為順帶。
“但京都議定書不是早就已經簽過了?”
常浩南對於各國在排放問題上的爭議大概有個概念,但顯然不可能和丁仲理這樣的專業人士相比。
“京都議定書在本質上更接近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補充,裡麵的規定大多沒有強製性,而且內容也比較粗糙。”
後者解釋道:
“尤其是,在1997年簽訂的時候,我們因為被劃分為發展中國家,所以並沒有被要求做出減少排放的承諾……”
“但我國這些年的發展速度很快,已經讓一部分發達國家感受到了威脅,所以他們一方麵正在加大力度渲染氣候變化的嚴重後果,另一方麵也在國際上宣揚我們已經進入所謂‘準發達國家’的行列,應當和他們一起承擔減排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