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雷上觸發杆的孔洞縫隙裡,也塗上防水劑。
當觸發杆被觸動時,雖然會向水雷內運動,使防水劑失效,但海水無法在短時間內,通過細小的孔洞縫隙,快速、大量地進入水雷內部,而觸發杆在被觸動後的短短兩三秒鐘裡,已經引爆水雷了,所以,海水根本來不及浸濕水雷內部的火藥,或者阻止燧石打火裝置。在水雷的火藥倉外,還設有一層保護層,起阻止海水的作用。萬一海水進入水雷內部,也會被隔絕在保護層外麵,不會馬上進入裡麵的火藥倉。
海膽水雷的試驗很成功。
海膽水雷的威力巨大,雖然爆炸時隔著一米的海水,但一枚內裝100斤火藥的海膽水雷,足以將木質風帆戰艦炸出一兩米大的窟窿來。歐洲艦船都沒有水密隔艙,這樣大的窟窿,即使是英國“海上主權號”那樣的巨艦,也無法補救;如果是一枚內裝200斤火藥的海膽水雷,足以讓“海上主權號”在短時間內沉沒。
在如今的風帆時代,海膽水雷絕對是木質風帆戰艦的天敵。
在一個港口裡,如果布設上一定數量的海膽水雷,敵人沒有水雷布設圖紙,根本無法進入港口。如果在島嶼四周都布設上海膽水雷,敵船連島嶼也無法靠近。
救的第一代海膽水雷,不知要落下明朝的水底雷幾條街。
江海洋對這些新武器比較滿意,又提了些改進意見。
這些新武器中,隻有炸彈船屬於進攻和防禦二者兼備的武器,而震地雷和海膽水雷,則屬於防禦性武器了。顯而易見,他設計製造這些武器的目的,就是要守住奄美島,因此,他指示科技司和兵工廠,批量生產這些武器,然後,在奄美島布設,並進行儲備。
他還命令參謀部,製定一份詳細的防守計劃。
他要求如下
首先,奄美島各港口要嚴格劃分軍用和民用區域,軍事禁區要逐步布設水雷,布設圖紙要嚴格保密。民用區域隻留一定麵積的海麵作為進出口,一旦發生戰事,救可以有效控製進出口,防止敵人衝進港口,甚至,可以在進出口現布設水雷。
其次,由於海膽水雷的製造工藝比較繁瑣,產量較低,所以江海洋主張,先在奄美島的幾個重要港口布設,待產量上來後,再在奄美島所有港口和沿海布設,然後,再布設其他島嶼。在此之前,在奄美島沿岸無人區埋設震地雷,並將這些地區劃為軍事禁區,以防止誤傷島民,或者被間諜和破壞分子所乘。有人區也要進行有效管理,確保戰時敵人無法從這些地方登陸。
同樣,雷區圖紙要嚴格保密。
這樣,可以起到防守和預警作用。在這種情況下,隻有不知情的敵人才會踩中震地雷,從而給救預警,並足夠的應對時間。
第三,在每個港口都要至少要配備三十條以上的炸彈船,像奄美港和滅日港這樣的重要港口,更是要配備五十條以上。這樣,可以擺脫被動的防禦,並有效地打擊敵人。
自17世紀鄭和下西洋後,明朝的航海事業日漸走向沒落,再加上明朝政府實行的禁海政策,明朝已經沒有大型戰船了。即便是料羅灣海戰,也是以數量取勝。目前,可以對救造成威脅的,隻有西班牙人、荷蘭人、鄭芝龍集團,其中以後者為最。鄭芝龍集團雖然人多、船多,但真正的戰船極少,絕大多數都是民用船隻和商船,配備上火炮當做戰船用,所以,江海洋認為這樣的防守力量足夠了。
如果能實現他的意圖,可保奄美島安全無虞。
屆時,救就不怕任何強敵來襲了,敵人彆說想登上奄美島了,就是連奄美島的近海都攻不破。江海洋就是想製造一個,不受外界乾擾的自由空間,隻要給他一段時間發展,他就可以憑借先進的知識技術,逐漸變得強大。到時候,就不是他怕敵人打上門來了,而是他要打到敵人的門上去。
他向來賞罰分明,於是對科技司的表現給予了表揚,並給他們記功和發獎金。
在古代,騎兵是唯一的快速反應部隊。
江海洋自然也希望擁有騎兵部隊,為此,救一直在從大陸等地購進馬匹,雖然數量不多,但勝在細水長流。在大陸金陵附近的聚寶山戰役中,救不僅消滅了600名清軍,而且,還繳獲了大量武器物資和1500餘匹戰馬。現在,救已經擁有近3000匹戰馬,並按照他的計劃成立了飛騎團,他還將之前招聘的騎術高手,都分配到飛騎團做教練。最近,飛騎團已經完成建製,並開始了訓練。
他又到剛成立的飛騎團視察了一番。
他對飛騎團的訓練等事項,給予了指導和鼓勵,他希望,飛騎團可以儘快成為一支,擁有強大戰鬥力的快速反應部隊,並在以後的戰鬥中體現自己的價值。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就到了二月末。
就在江海洋開足馬力,處理奄美島一應事物的時候,忽然傳來一個令他非常震驚的消息。
艾蓮娜來信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