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霸天下!
?當死神號行駛到這裡時,船上的人都被驚呆了。
救的人何時見過這樣可怕的風浪啊?其實,他們不知道,好在現在是夏季,如果是冬季,這裡的情況比現在還要可怕的多。
“烏雲密蔽,連綿不斷,很少見到藍天和星月,終日西風勁吹,一個個渦旋狀雲係向東飛馳,海麵上奔騰咆哮的巨浪不時與船舷碰撞,發出的陣陣吼聲,震撼著每個海員的心靈。”
上麵這段文字,是經常航行在這段航程中的一位海員對那裡驚心動魄、扣人心弦景象的描述。形成這種景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轉對氣流的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使西風變得強烈的另一個原因,是中緯度的溫差大,中緯度地帶冷暖氣流不斷交彙運動,極易導致風暴頻發。
好望角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巨浪呢?
好望角正處在盛行西風帶上,西風很強,十一級大風乃家常便飯,這樣的氣象條件,是形成好望角巨浪的外部原因。南半球是一個陸地小而水域遼闊的半球,自古就有“水半球”之稱;廣闊的海區無疑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個原因。此外,在遼闊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陸地的側向阻擋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西方國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風帶稱為“咆哮西風帶”,而把好望角的航線比作“鬼門關”。
上述文字的描述使我們知道,好望角對於船隻來說,是個多麼可怕的存在了吧?
好望角不但一點都不美好,而且還非常可怕。
1487年,葡萄牙國王選派了第亞士率領一艘帆船,探索直通印度的新航路。他們駛過了葡萄牙殖民者在非洲土地上豎立的最後一根石柱,映入眼簾的,又是古代腓尼基海員所曾烴目眩過的景色。南非高原的陡峭崖壁像石牆一樣,壓立在舷邊,風越來越大,波浪越來越洶湧,葡萄牙人驚恐地握緊舵杆和帆繩,深恐帆船會被海浪衝向陡崖,然後像核桃殼似的被撞得粉碎。
這是非洲南方海角特有的風暴。
自古以來,所有駛過這裡的船隻,都要無一例外地經受這種奇特風浪的考驗。
雖然迪亞士還很鎮定,但是大多數海員都嚇得麵如土色。好不容易繞過海角,又向北行了一小段路,這時,疲憊不堪而又喪失信心的水手們便鼓噪起來,拒絕繼續前進。
第亞士沒有辦法,隻好下令撥轉船頭,灰溜溜地返回裡斯本,向國王報告了航行的經過,並心有餘悸地把那個“新發現”的非洲南方海角,稱作“風暴角”。但貪心的國王不同意這個名稱,把它改為“好望角”,認為這是一個好兆頭,隻要繞過這個海角,便有希望發現通往印度的道路。由此可見,殖民主義者的“希望”是十足的罪惡,他們首次發現的新航線,其實,早已被古代的亞非海員航行過多次。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再率船隊,探索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當年11月27日,他的船隊再次繞過好望角,次年5月20日駛抵印度西海岸重鎮卡利庫特,又經曆了千辛萬苦之後,約於1499年9月1日前後返回裡斯本。這是歐洲人首次通過非洲南端的航線,成功到達印度。
開始,死神號上的親衛們還奇怪,什麼事情能讓他們英明神武的大當家如此緊張呢!
很快,他們就知道為什麼了。
當他們見到即使是在晴空萬裡的天氣下,風也如此之大,浪也如此之高;死神號這條鐵甲艦像隻小紙船一樣,被大風吹得東倒西歪,被洶湧的巨浪搖得像蕩秋千一樣,飄來蕩去時,他們才知道大當家為何如此緊張了。好在江海洋一早就讓人將大多數船帆都收起來了,不然,死神號非翻船不可。即使如此,死神號經過好望角時,但依然被強勁的海風吹離了航線。
死神號在海上漂泊了幾天後,才艱難地繞過好望角,到達離其最近的大城市——開普敦。
開普敦最早就是葡萄牙人建立的通往亞洲航線的補給站,雖然現在仍然處於葡萄牙人的占領之下,但江海洋知道十多年後,這裡也會像馬六甲一樣被荷蘭人占領。
自古至今,不論是動物還是人類,欺軟怕硬自古就是定律。
死神號鐵甲艦的凶神惡煞模樣,自然無人敢輕易招惹,進入開普敦完成補給後,又駛向了北方浩瀚的大西洋。當然凡事沒有絕對,而且,死神號航行了這麼長時間,路過了那麼多對方,所以,在沿途不可能遇不上這樣膽子肥、不信邪的主兒。
試想,江海洋現在心急如焚,恨不能肋插雙翅飛到艾蓮娜身邊,連沿途的補給停靠時間都算計,怎麼舍得讓這些心懷鬼胎的東西,去浪費他的時間。所以,凡是遇見主動攔截或找茬的,不管對方是哪國還是哪個武裝集團的船隻,他都命令死神號直接抵近對方,然後,一頓霹靂彈將對方炸個稀巴爛,連船都不停就絕塵而去。而對方臨死前的垂死掙紮,頂多也隻能在死神號的鐵甲上,砸幾個印兒而已。
經過了三個多月的艱苦航行,死神號終於抵達大西洋北端的海域。
這裡離大不列顛島已經很近了。
江海洋非常高興,終於快到英國了,很快,就可以見到日思夜想的艾蓮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