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霸天下!
?現在,他一看海上主權號的戰鬥桅樓又高又大,頓時就來勁了。
他準備製造一些特殊型號的霹靂炮,然後,裝置在這些戰鬥桅樓上,在戰時,對敵人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打擊作用。
試想,在40米、55米、70米三個高度,從空中炮擊敵人,將會是什麼效果。一般情況下,對戰的雙方船身高度不會相差太大,炮火隻能打在對方的側舷上。如果在幾十米的高空,就可以直接將炮彈射到對方的甲板上,對於使用實心炮彈的一方,也許沒有什麼價值,但對於擁有巨大殺傷力的霹靂爆炸彈,卻意義重大。
這意味著可以大量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古代的紅夷大炮非常沉重,而且後坐力也非常大,根本不可能放置在戰鬥桅樓上,所以,敵人根本想象不到,對方的火炮會放置在戰鬥桅樓上。尤其是在接舷戰的時候,估計,僅僅是心理上的打擊,也會將敵人打懵了,何況霹靂炮的威力巨大呢!
以往,江海洋對海上主權號的了解,都來自於後世的網絡和船模。他做夢也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親眼見到海上主權號的實物,他更沒有想到,這艘巨艦現在已經徹底屬於他了。看完了該艦的外貌,他自然是要登上該艦好好欣賞一番,於是,他順著側舷的舷梯上了船。
登上該艦,迎麵就看見甲板上豎立著的主桅杆,主桅杆的兩邊各放著一條舢板,在船舷兩側整齊的排列著火炮。
“大當家,大當家……”此時,頭頂上忽然傳來喊聲。
江海洋抬頭手搭涼棚向上方望去。
隻見,在主桅杆最下麵的戰鬥桅樓上,有一個人探出半截身子,正向自己揮舞著手臂。他定睛一看,原來是死神號的瞭望長,綽號“孫猴子”的孫德勝。這個家夥真不愧綽號“孫猴子”,也許是職業習慣使然,其居然爬到主桅上麵望風景去了。
海上主權號大致分為三部分,一是船艏樓,二是船腹,三是船艉樓。
船腹中央有一個很大的天窗,從這裡可以直接看到或者下到下一層甲板。該艦有主甲板、中層甲板、低甲板三層甲板,因為低甲板的舷窗離海麵很近,如果打開很容易形成海水倒灌,所以平時都是關閉的,隻有在作戰時,低甲板和中層甲板的舷窗才開啟。這樣,低甲板和中層甲板的空氣流通就成了問題,所以,船腹中央的主甲板和中層甲板、低甲板的天窗是連通的。
江海洋沒有從天窗下去,而是先來到了船艏樓。
船艏樓靠前的位置就是前桅,在船艏樓上共有22門炮,其中10門是船首炮。船艏樓上除了前桅就是火炮,沒有什麼可看的,所以,他通過船艏樓來到船首。
船首主要的設備,就是一根船首斜桅。
在船首斜桅的盲帆帆桁上,也有一個戰鬥桅樓,在戰鬥桅樓上麵垂直立著一根桅杆,上麵還有一根帆桁,也可以掛一張小一點的帆。在船首斜桅之下的空間內,設有船員使用的廁所。
在古代,戰艦上的廁所一般都設置在船首,所以直到後世,海軍中把廁所仍然稱為“船首”。其實,廁所不過是在甲板上開的洞,再裝上座椅而已,廁所也沒有門牆作為間隔,所以,在該艦上如廁也沒有任何可言。該艦可以裝載800多名水兵和軍官,卻隻有6個廁所,所以,在每天早晨上廁所和洗漱時,都擁擠不堪。水兵使用的盥洗間,是設在艦首的—個露天隔間,下有管道通往海裡。
在船首向前探出的尖部,有一個金色的騎馬雕像。
江海洋估計,即使這個巨大的雕像是木質的,至少也得有一兩噸重。他還沒有參觀完該艦,已經看見多處像這個雕像一樣,沒有實際用處的東西,難怪,該艦會如此笨拙呢!他雖然也非常喜歡藝術,但他更是個實用主義者,所以,他決定將這些東西全拆除,為戰艦減負。
參觀完船首,他準備到船尾去看看,一回頭,發現在船艏樓的正麵居然也有浮雕。
這是一幅英國國王愛德加一世的雕像,在雕像上,他把七名匍伏在地的凱爾特國王,踏在腳下,一個羅馬的愛神騎著馴獅在其間遨遊。
估計,查理一世將海上主權號,當做自己的私人藝術品收藏室了。
參觀完船艏樓,江海洋又來到船尾。
船尾的主要建築就是艙室了,在艙室門的兩側,是登上半甲板的樓梯。他沒有直接進入艙室,而是,首先登上艙室上麵的半甲板。
其實,半甲板並不是一個平麵的甲板,而是由一級比一級高的三層台階,組成的一個階梯型結構,就像樓梯的緩台一樣。實際上,它們就是船尾的艙室房頂。最高的一層是艦長的專用艙室;第二層是通信官的艙室,在這層艙室上豎立著後桅;第三層是其他高級軍官的艙室。這樣,通信官從艉樓走上甲板,向附近船隻傳達信息最為方便,而艦長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到甲板上指揮航海或作戰。
半甲板上有14門火炮。
參觀完該艦的外部,江海洋通過船腹的天窗,來到該艦的下一層——中層甲板。
這層甲板的每根中柱上都有雕刻裝飾,上麵雕刻著十七世紀的火炮和滑膛槍,夾雜著中世紀的劍、戰斧、盔甲、軍號、戰鼓、戰旗和飄帶;在兩舷和艙壁上裝飾著女像柱、麒麟和龍,用黃道十二宮連在一起;可見,查理一世對該艦“裝修”之精美。
據說,這些裝飾的費用高達6691英鎊,在當時,相當於建造十一艘船的開支,難怪,該艦建成的半個世紀,都沒有參加海戰呢!這樣一艘極具藝術品位的華麗戰艦,如果參戰被打壞了還真是可惜。
該艦是艘純木質風帆戰艦,是用木材輔以鐵釘、銅釘製成。
他從後世的網上得知,當初,製造海上主權號所需的棟木,已經超過了肯特郡和蘇塞克郡附近森林,所能供應的數量,因此,木材必須從四百英裡外的諾森柏蘭郡運來。
該艦建成後,擁有三層統長火炮甲板和一層半火炮甲板。在主甲板上的都是60磅炮、30磅炮、2門18磅炮。該艦共有104門火炮,都用青銅鑄造,重量超過153噸。如果將這些青銅火炮鑄造成銅錢,在明朝可以換成153萬兩銀子,相當於後世近1億元人民幣。
他發現在船舷兩側,整齊地掛著一些繩子和包裹,他知道這些是水兵的吊床,因為在死神號上也有。
19世紀前,各國戰船都沒有設置專門的水手艙,火炮甲板就是水兵晚上睡覺的地方。
到了晚上,水兵取出各自的吊床包裹,掛在火炮甲板上方的橫梁上,在風浪的搖晃中,聞著同伴身上幾個月不洗澡的的惡臭入眠。該艦有800多名水手,每層甲板上的吊床都會像蜘蛛網一樣密密麻麻,不過,好處也顯而易見,就是可以節省大量的艦上空間。
試想,如果給800多名水手每人設置一張床,那得需要多少空間啊?
早上,水兵們伴隨著軍士長的哨子和皮鞭醒來,按照嚴格的操典手法,將吊床疊好、捆嚴實,掛在艦上指定的位置。在海戰中,排列整齊、捆紮規範的吊床,也是戰艦的防禦措施之一,可以有效降低彈丸對木結構戰艦的破壞,吸收崩飛的彈片和木屑。風帆時代,所有戰艦都沒有為普通水兵設置宿舍的條件,17~19世紀的海軍,也無需考慮水手的人權問題。
參觀完中層甲板,江海洋來到該艦的最下麵一層甲板——低甲板。低甲板是該艦上最低的一層帶有舷窗的甲板,也是最寬闊的一層甲板。
歐洲戰艦和明朝戰船在結構上,有個明顯的區彆。
明朝戰船都是平底船,所以是上大下小,而歐洲都是尖底船,所以戰艦是上小下大。
海上主權號的低甲板布局和中層甲板類似,布置的也都是60磅和30磅的重型火炮。正因為考慮到該艦的穩定性,而且,低甲板處於船隻的最底層,甲板更寬闊,所以,才將尺寸巨大、後坐距離長的60磅和30磅等重型火炮,都設置在這層,否則齊射的時候,該艦一下就會被火炮的後坐力弄翻。
江海洋想看看這層甲板距離水麵多高,於是走到一個炮門前麵。
戰艦上的炮門平時都是關閉的,尤其是低甲板的炮門。
炮門在裡麵都有插銷鎖定,在炮門上方有兩根繩子透過孔洞伸出去,拴著炮門外麵的兩個下角,是打開炮門用的。他打開插銷拉動炮門上方的繩子,將炮門提起打開,將繩子卡在固定在船舷上的機關上,然後,探出頭向外麵望去。果然,這層甲板距離海麵不高,海浪不時地搖動著艦身,偶爾有浪花飛濺到他的臉上,甚至讓人產生一種,海浪隨時可以撲進船艙來的感覺,於是,他趕緊又將炮門關閉。
參觀完低甲板,他又來到了低甲板下麵的貨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