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花上門白給,青梅也哭著接受了!
李初伯回到宿舍,迫不及待地打開千度搜索,搜尋外賣相關信息。
網頁上許多垃圾廣告,真正有關於外賣平台的,寥寥無幾。
大多都是處於在校園摸索階段的小團隊的信息。
就像一個叫o點校園的網頁,裡麵倒像一個校園內容大雜燴信息發布,快遞代取,校園外賣
好像網頁注冊時間還在幾年前,發展還停留在幾個校園內?!
樣樣都想做,樣樣都乾不好。
這個不足為慮。
李初伯再往下看,一則新聞吸引了他的目光。
《魔都大學生創業大賽第一名‘餓了吧’,榮獲10萬元創業獎金》
來了,就是他們!
地球上名義上國內第一個做好外賣平台的公司,曾經外賣行業的老大哥,不過後麵才被袋鼠王反超而已。
張旭浩團隊,一個大學生創業成功的經典案例!
李初伯點進去文章看了看,在裡麵獲取了‘餓了吧’的網址,搜索。
網頁跳轉到一個點餐係統,主頁麵很簡單,連搜索框都沒有,隻有飯店列表和可選菜單。
李初伯把商家列表拉到底,算了算,已經有53家商家進駐。
創業這個過程,最難的是從零到一。
新的行業誕生,意味著沒有先行者的經驗,全部流程隻能靠自己和團隊去摸黑探索。
對比與0點校園,看來‘餓了吧’團隊已經在慢慢找對方向了。
五十多家,看上去確實沒有多少,但想想,‘餓了吧’誕生的位置處於大學裡。
外賣這一行興起時,群居的大學生和都市白領,本就是主要消費群體。
李初伯預計,現在的‘餓了吧’日訂單,絕對能達500—1000單!
看起來也不多?不是的。
互聯網公司的優點在於,大規模複製。
路子走對了,把模式往其它區域一放,規模到一定程度,單量人流量立即呈指數增長!
“那‘餓了吧’,下一步就要從校園往外擴張了吧。”
李初伯自言自語著“應該用不了多久,就會有資本盯上這一塊”
互聯網公司發展的模式大致不過就是
找到痛點—提出解決概念—研發產品—初步推廣—吸引資本進來—燒錢占領市場—融資abc—繼續燒錢擴張,燒—無儘地燒
當行業穩定下來,之後就是前兩三名的競爭。
其餘那些跟風者,要不就是被兼並,要不就是卷席倒閉。
99以上屬於後者,大多死於燒儘乾糧那一步
說起外賣這一行,永遠離不開一個人,就是‘不創業就要回家繼承龐大家業’的袋鼠王!
李初伯在搜索框打上‘王星’的名字時,神色都認真了許多。
在他穿越前,美團這家公司還是國內互聯網企業市值第三的萬億巨輪。
那它的締造者,誰敢小覷
曆史是相似的,受國外團購巨頭grouon快速崛起的影響,國內團購的模仿秀正式開啟。
王星結束了上一次‘飯否網’的創業,今年也帶領著老團隊,開始在團購領域深耕。
美団網並於年初獲得種子輪投資,投資金額未披露。
今年團購是資本青睞的一年,紛紛下場的同時,也預示著千團大戰的火點燃。
隻是暫時還燒不到同屬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外賣這一行。
等千團大戰落幕,作為勝利者的王星,會依靠團購業務,已經覆蓋全國幾百個城市,再切入外賣行業。
簡直是遊魚得水,無人可擋啊!
那時,外賣行業也即將迎來群魔亂舞,波瀾又起。
“還可以風平浪靜個一年半載啊”李初伯摸著下巴,細細思索“‘餓了吧’現在處於初步推廣階段,那我也要儘快起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