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後,從打工仔到商業巨子!
大奔在幾人的讚歎聲中穩穩的停在了慶華飯店的門口,緊跟在後麵的張援朝和周衛國兩人從212吉普車上麵下來之後,周衛國馬上拉著李明德的手“李工怎麼樣?坐起來舒不舒服?回去的時候我跟你換個位置,讓我也體驗一下奔馳車的感覺。”“行行!回去的時候給你換。”一行人走進慶華飯店最好的包間,鄭雲龍來之前就給老板打好了招呼,還放了100塊錢押金,要保證要這個包間,菜也是飯店裡麵師傅最拿手的菜,酒就用不著了,鄭雲龍的車尾箱裡就還有兩件茅台,兩件五糧液,今天中午就喝茅台,人不是很多,連廠裡的司機剛好才8個人,父親和李副廠長兩人坐了首位,鄭雲龍給每個人的酒杯裡倒上酒,酒杯是那種不到一兩的七錢杯,順便也給父親倒了一杯,自己要了一罐健力寶,順便問了一下廠裡的司機要不要喝酒,這時候還沒有酒駕一說,廠裡的司機也要了一杯,涼菜上來之後,鄭雲龍端起自己裝飲料的杯子站起來“今天非常榮幸,來到父親當年追逐夢想的地方,有幸請到各位前輩到此一聚,本應該舉杯豪飲,但是我本身就酒量很小,再加上我一貫遵循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原則,所以就隻能以飲料代酒,祝各位家庭幸福,身體健康,我乾了,大家隨意。”鄭雲龍喝完第一杯飲料之後,又給自己倒了一杯飲料,順便給桌上除父親之外的所有人把酒杯倒滿,桌上的6位客人除張援朝酒杯乾了之外,其餘人都隻喝了一半左右。“我向大家敬第二杯酒,我這人喜歡開門見山,今天除了來拜訪李副廠長之外,還有另外的目的,那我就首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現在是港島雲龍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和法人,這家企業主要生產模具和加工機械設備,現目前規模有2000多人,另外我又投資了一家製衣廠,一家科技公司,一家酒店管理公司,還計劃投資一家光電科技公司,所有企業總投資目前在十億人民幣左右,來宏光廠的目的就是為這家新成立的光電科技公司來的,我知道宏光廠目前的狀況,我想邀請誌同道合的人才,我覺得未來的科技從民用的照相技術,到各種精密儀器,到衛星的高清鏡頭,再到光刻機的各種光源……,都離不開我們先進的光電技術,我的目的就是要做中國的蔡司。不知道有沒有誌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也不是要挖社會主義的牆角,但是大家也需要一個正常的上班來養家和糊口,我們也能不低於內地5倍的工資,比如我的雲龍精密工業公司那邊,就有不少的國營廠高級技術人員,他們在原來的廠裡辦理了停薪留職,和我公司簽訂的合同條款裡麵也注明了如果國家需要,隻要有原廠的公函,他們可以隨時回到原來的廠裡,而不需要承擔任何的違約責任。”鄭雲龍說完這段話之後,一口喝乾了杯中的飲料,等大家也喝了一口之後,又把除父親之外的每個人麵前的酒杯添滿,這一次張援朝麵前的酒杯還是乾了,看來這也是一個豪爽之人,當然也是一個擅飲之人,鄭雲龍再次舉起酒杯“第三杯酒,我這人喜歡先小人後君子,因為我要說的話有可能是好話,也有可能是壞話,算是給想要加入我們公司的有誌之士打一針預防針吧,我們的科研環境相對來說比較寬鬆,隻要你有好的想法,我們都會儘最大努力支持你,隻要你取得了科研創新,我們也會給予你很大的獎勵,我們不講究論資排輩,講究的達者為先,這對有真才實學的人來說是好事,但是對混日子的人來說卻是壞事,所以說加入我們公司科研團隊的人,都是真正的精英人才。”鄭雲龍說完之後再次舉杯喝乾杯中的飲料,這就算酒過三巡吧,接下來就是自由發揮和單獨敬酒的環節,也到了鄭雲龍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的環節,這時候的國營工廠大致環境就是這樣,用要死不活4個字來形容最恰當不過,實際上國家也是在苦苦的支撐,能發出一部分工資,就是保證大家不會被餓死,麵對鄭雲龍給予的機會,基本上每個人的心裡都是蠢蠢欲動,但內心又存在著疑慮,也怕一步踏錯,滿盤皆輸,為了讓他們安心,鄭雲龍在綜合考慮之後,給了他們最大的誠意,那就是邀請八至十人的團隊,到特區參觀考察,考察之後再做決定,雲龍公司購買來回的機票,再給予一定的補助,但是這個補助不多,就每人200元,相當於他們在廠裡兩個月的補助款多一點,因為政府現在給他們發的補助款每個月也就幾十百把塊錢,而且還不能按時發放。得到他們的同意之後,鄭雲龍當即掏出2000塊錢,遞給李副廠長,讓他來決定到特區參觀考察的名額,時間就定在半個月之後,因為到那個時候,鄭雲龍估計已經回到了特區,到時候也有時間來接待他們。
吃完飯之後,李明德和張援朝兩位工程師坐的是212吉普,鄭雲龍把李副廠長,柳楓和周衛國兩位工程師送回宏光廠,等柳、周兩位工程師下車離開之後,父親鄭大貴以單獨聊天的借口留了李副廠長幾分鐘,鄭雲龍便向李副廠長打聽了新光廠和永光廠兩家工廠的事,這兩家和宏光廠是當時在這個山區同時建立的,以光學儀器出名的三家國營兵工企業,鄭雲龍的同學楊小剛就是新光廠出去的,三家兵工企業各有所長,有擅長光電設備的,有擅長激光測距的,有擅長光學玻璃的,有擅長鏡頭製作的……,改成民用之後,他們除共同合作生產了照相機之外,有專業生產望遠鏡的,有生產放映機鏡頭的,有生產顯微鏡配件的,也有生產測繪儀器的,甚至還有生產光學鏡片的……,每個廠也就那麼三四個產品,勉勉強強維持了十多年,最後在新世紀來臨之前,走上了倒閉和被民營企業收購的路。
令鄭雲龍沒有想到的是,李副廠長的幾個同學和朋友,分彆在這兩家廠擔任領導崗位和技術骨乾,結果就是李副廠長自告奮勇,帶著父親鄭大貴和鄭雲龍往這兩個廠而去,這兩家工廠的架構和宏光廠一樣,都是由技術權威作為廠裡的總工和副廠長,新光廠的總工副廠長叫陸安邦,浙省杭城人士,祖上據說是三國時期的陸遜,永光廠的總工副廠長叫周懷祖,浙省紹興人士,是近代著名文學大師魯迅先生的同村晚輩,三人都是當年浙大的同班同學,鄭雲龍他們先去的新光廠,找到陸副廠長和李副廠長的另一位朋友劉思遠之後,最後一同去的永光廠,永光廠坐落在靠近另外一個鎮邊上的山腳下,是三個廠裡麵各方麵條件最好的一個,人數也最多,據說最鼎盛的時候有6000多人,這時候也有3000多人。找到周懷祖副廠長的時候,差不多也到了吃晚飯的時間,於是就在這個叫做三河的鎮上,一個叫三河酒店的飯館裡找了一個最大的包間,周副廠長一共叫來了5個人,由於距離很近,他們都是騎單車過來的,包間裡的大圓桌剛好可以坐10個人,通過介紹,除周副廠長之外,另外4個人,兩男兩女,唐山河,張仲平,羅敏,丁月英。都是光學方麵的專家和工程師,其中丁月英是周副廠長的愛人,張仲平又和羅敏是一對夫妻,這些男士都是五十八九臨近退休的年齡,由於女士退休的年齡要早一點,兩位女士已經退休,知識分子對身體的保養看得比較重一些,晚上大家都是淺嘗輒止,10個人還沒有喝完兩瓶茅台,鄭雲龍還是借著他開車不喝酒的原則,一滴酒都沒沾,就算喝的是健力寶,席間也是其樂融融,相談甚歡,最後和宏光廠一樣,每個廠決定派八到十個人到特區來參觀考察。
酒席結束,鄭雲龍把陸副廠長,劉思遠工程師,李光偉總工逐一送回他們的廠裡,最後才和父親一起開車回他們家所在的縣城,今天的收獲應該很大,這就是這時候國營工廠的現狀,由於有國家的兜底,工人們勉強還能吃飽飯,日子過得確實很緊巴,因為鄭雲龍看到了兩人穿著雖然洗得很乾淨,但是卻打了補丁的衣服,就算那補丁打得很講究,同樣也能看出生活的拮據,這是真正的補丁衣服,而不是二三十年後的破洞裝,如果他們到特區來考察,再結合鄭雲龍和他們談的工資待遇,鄭雲龍相信會為他的前海光電科技公司挖過來近百名工程師和幾百名技術骨乾,這些人好多都是麵臨退休的年齡和中年的技術骨乾,為了家庭和父母子女,他們也都有奮鬥的想法和精力,鄭雲龍一直覺得他不是在挖社會主義的牆角,因為體製的問題,讓這些有學問和技術的人才,本應該憑他們的本事,獲得較高的收入,現在卻過得窮困潦倒,如果能給他們一個好的平台,也算是彼此成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