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穿越曹昂,從截胡鄒氏開始!
第六日,夜。
得到曹昂授命的徐庶,點出了他所要人馬騎四千、步八千、盾甲四千。
接著,他又道“我曾聞主公手上,有一路刀兵,可以步擊騎,力斬呂布之突騎?”
“是。”曹昂點頭“仲康麾下陌刀軍。”
“若能借得一用,則破陣更利。”
“可。”
大破徐州後,陌刀軍擴充過一次,人數到了四千。
到了這個數字後,曹昂放棄對該部進行再次擴充,一是因為夠用,二是因為太花錢了。
陌刀軍固然可怕,但其弱點明顯——移動緩慢,便會存在防備不足。
若是敵方有準備,完全可以用弓手拉開距離打。
在這種情況下,一味去追求陌刀軍數量,便失去了意義。
兵種的強大,在於配合和運用。
以後隻會不斷篩選充精英而入,亦或者傷亡替補,不會再增加人數。
“那剩下四千人,便用這陌刀軍!”
如此,名額全數定下
魏延統步卒八千,作為攻營主力——持黃旗;
高順部除陷陣營外,其餘陷陣營預備軍也是力大之輩——將持短刃、負盾而行,領四千盾甲軍,持黑旗;
許褚領許定、周博兩校陌刀軍共四千人——持赤旗;
成廉、魏續各領一校突騎,共四千人——持藍旗。
這兩萬人,由徐庶統一調配,負責破陣。
曹昂自領剩餘兩萬人馬——徐庶勝他則出擊,徐庶敗則負責收尾。
對於徐庶這個突然來客的指揮,諸將雖心有疑惑,但曹昂的命令在,還是沒有人敢質疑的。
人員點清後,徐庶便自胸中取出一張圖紙。
比起之前郭嘉畫的草圖,這張圖要詳細的多。
上麵將甬道、柵欄都儘量畫出,並標明一營可容納多少人。
這是徐庶這幾日觀察所得。
“所謂陣法,說到底不過是利用虛實變幻,使形成局部兵力優勢,亦兵種優勢。”徐庶道。
張繡蹙眉“何解?”
“將軍請看。”徐庶指著陣圖正麵那個大扇形“敵軍分成三個方向、十八個小營。”
“按常理來說,我等從一麵進攻,麵對的便是敵人三分之一的人馬。”
“可此營陣所立甚大,哪怕隻有這一方,也足以容納五萬戰兵。”
“當我部從正麵而擊時,敵軍可通過這些甬道,對遭受進攻的這一方大營進行兵員的增減。”
他取朱紅,專門將那一條條甬道畫出“此陣關鍵,便在於這些連接各營的甬道!”
魏延提出看法“那要不我們四萬人一起上,從三麵同時發動進攻?”
“不可!”徐庶當即搖頭,道“敵人完全可以憑柵欄拒守兩麵,放開另一麵,同時利用甬道集結人馬往放開之陣。”
“屆時,將軍是進還是不進呢?”
“那咱們破營後直接搶入甬道?”許褚瞪眼“這玩意竟然這麼好使,咱們給他堵上不就是了?”
“行不通的。”徐庶沒發話,郭嘉已搖頭歎道“其一,甬道兩側有柵欄,柵欄上一定會安排弓手;其二,這甬道敵軍走起來是通途大道,但我們走就未必不是刀山火海了。”
對方布置陷阱、火油,你怎麼辦?
這就是打仗頭痛所在,也就是徐庶口中的虛實變幻。
你知道這條路有用,但你無法斷定他有沒有埋伏、布置。
走,可能中埋伏;不走,又坐失良機。
賈詡攏著袖子在旁,眯眼看著,一直沉默。
術業有專攻,謀士各自擅長的地方也不同。
他對陣法研究不多,但勝在腦子好使,能迅速跟上對方的思路,並辨彆對錯、是否可行。
這個人,會不會把主公給坑了!
直到此時,他才開口“那依足下看,此陣當何解?”
“不管什麼陣法,破它都隻需八個字。”徐庶道。
“哪八個字?”
“避虛擊實,後發克敵!”
徐庶不再給眾人發言的機會,而是一麵用筆勾畫一麵迅速解說著
“一麵扇陣,可容納五萬人。”
“我軍用兩萬人,獨攻一麵,敵軍便是再調度,剩下留給他們的空間也不多了。”
“如此,敵軍要取勝,便隻剩兵種相克這一點。”
“但凡破營,多用步卒當先,明日我們也不例外。”
“在我軍入營後,對方會設法封死我等退路,此刻他一定會用騎兵——以騎克步。”
“我軍被困後,或設法突破騎兵、或繼續向前、或被徹底禁錮,我軍將用何兵?無非騎兵、或槍兵、或獨有之陌刀軍。”
“而無論如何,敵人此刻隻需捏住一個兵種,便能將我們限製死。”
曹昂目光一縮“弓弩。”
“是!就是弓弩!”徐庶點頭“槍兵、陌刀對箭矢難以有效遮擋,而騎兵在營內跑不起來,連人帶馬都會淪為活靶子。”
“敵軍弓弩隻需在甬道內,向裡傾瀉箭矢,我軍隻能被困殺當中!”
聽到這,諸將都是麵色一寒,這才意識到此陣之可怕。
“這時,便是後發擊實之時。”
朱紅之筆,在甬道一劃“騎兵即出,則可限製騎兵。”
“甬道為虛,可一旦站上了他們自己的人,便成了實。”
“這條原先我們走不得的路,此刻便走得了!”
至於對方何時用騎穿甬道、又如何穿插、敵軍弓弩釋放箭矢時,他們自己的人會在何處規避。
這一切,都不可知。
唯有雙方主陣者,也就是辛評、徐庶在明日對決時,互相拆招。
陣法相搏,就像兩人落子對弈。
了解陣法,是你坐上棋桌的資格——達不到這個要求,就相當於你不知規則、更不知道對方手裡捏著多少棋子。
上桌後,就看誰棋高一著了。
“明日陣上,以赤、黑、藍、黃四旗指揮。”
“諸軍見旗而動,望四位將軍配合!”
眾人對視一眼,起身抱拳“自當協力!”
曹昂又吩咐傅肜“明日入陣你同去,負責帶人貼身保護元直。”
“是。”
傅肜應答後,曹昂又對成廉、魏續道“你二人自投我麾下,少有功勳,應當珍惜機會。”
兩人躬身應答“必效死力!”
次日。
李傕以外甥胡封統兩千飛熊軍,脫離營陣,抵至關外,叫陣挑釁。
同時,軍前立大旗三麵,李傕、郭汜之旗分居左右,中央立著最大的那一杆是袁紹的。
這讓辛評無語至極怎麼以前沒見你們兩這麼給袁氏麵子?
大旗旁,還跪著兩百餘名少男!
李傕吩咐外甥“如果到了落夜,他們還不出來,那便算食言,將這兩百人砍了。”
“好。”胡封點頭“他們要是出來了,我就拿他們祭旗,照樣砍了。”
李傕一愣,接著笑道“還是你小子聰明。”
“嘿!”胡封殘酷一笑。
人命?
在他們眼中,早已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