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吐蕃諸部(鳴謝書友00000月票)
柴宗訓君臣聽罷,不由眾議紛紛。
柴宗訓知眾臣中,以李沆最為廣博,且最懂自己心意,當即向他詢問吐蕃的情況。
李沆當即出班向皇帝簡要介紹起來。
自鬆讚乾布始,吐蕃從上千個部落首次一統後,遽然強盛。鬆讚乾布還創設行政製度和軍事製度,頒布律令,統一了度量衡和課稅製度。
在鼎盛時期的公元世紀:向北吞並西域,向東則吃掉了唐朝的河西走廊,吐蕃軍隊甚至跨越雪山,向南一直打到了印度的恒河流域,使得印度諸邦俯首。
公元世紀——世紀的兩百年間,互為強鄰的大唐和吐蕃之間,前後共有八次會盟,但也有“大戰幾十次,小戰無數回”。
年,吐蕃末代讚普朗達瑪被刺,從此吐蕃統一的局麵不複存在,整個吐蕃出現了四個王係:
阿裡王係、拉薩王係、亞澤王係、亞隴覺阿王係等多個割據政權,吐蕃還是倒在了唐朝滅亡之前。
公元年,吐蕃康區爆發了邦金洛領導的奴隸大起義,並於公元年,攻入了都城邏些,將吐蕃王權徹底摧毀,將除鬆讚乾布之外所有吐蕃讚普的王陵儘數毀壞。
其貴族或死或逃,從此數百年時間裡,整個西藏高原四分五裂,“族種分散,大者數千家,小者百十家”。
一直到了柴宗訓此時,河湟地區的亞隴覺阿王部遂漸強盛起來,在讚普阿裡氈的治理下,吸納了高原上的許多吐蕃人投奔。
柴宗訓聽罷,喜道:
“原來吐蕃早已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分裂為了成百上千個小部落!
朕還一直以為吐蕃類似於大唐時的強盛,如此,則易對付耳。
諸位愛卿,對於亞隴覺阿王讚普阿裡氈的請求,有何建議?”
首輔張齊賢出班道:
“啟稟陛下,如今四賓鹹服,確也到了我大周製定對吐蕃諸部的國策的時候。
吐蕃地域頗大,然皆是高原,生活艱苦,物產貧瘠而人口稀少。
以臣之見,對於阿裡氈冊封與否,全在於陛下采何種對吐蕃諸部治理之策。
若陛下想要直接征服吐蕃,則不宜封阿裡氈為吐蕃讚普;若隻是對吐蕃羈糜統治,則可扶持親我大周的阿裡氈為讚普,助亞隴覺阿王部統一吐蕃,為我大周屏藩。”
龍驤軍第三兵團大都督、“昭武公”景勝出班道:
“陛下,既然吐蕃已分裂成了諸多小部落,則絕非我大周軍一合之敵,克之極易!
臣願率龍驤軍為陛下收取吐蕃全境!”
柴宗訓微頷首,心中沉吟是否就此出兵攻取吐蕃之地,半晌後,道:
“大唐不能勝吐蕃,朕大周國力如今遠勝大唐之時,當取吐蕃報仇,大振我中華誌氣!擴我中華版圖!
朕決意出兵收吐蕃全境。”
柴宗訓即已決斷,垂拱殿中眾臣再無異議,君臣當即商議起具體的出兵安排來。
禮部尚書寇準出班道:
“陛下,臣曾為我大周出使大理,對高原氣候略知一二。
大理此地,也有些山脈高地,若海拔超過四裡,則人易產生頭暈、氣喘、失眠等況,而吐蕃海拔還遠高過了大理之地,對我大周軍出征隻怕極為不利。
請陛下察之。”
柴宗訓知吐蕃的“高原反應”才是平定吐蕃的最大敵人,然而現在也沒什麼好辦法,或許隻有逐步推進、讓出征將土們逐漸適應高原反應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