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府邸。
砰.的一聲。
朱高煦重重的一巴掌拍在石桌上,麵色鐵青的猛然從軟榻上站了起來,雙眸直勾勾的看向一旁站著的紀綱,怒喝道:
“他們是想要做什麼?”
“覺得朝廷取士不公嗎?”
說著,朱高煦衝著門外,怒聲大吼道:“來人.速速前去東宮,就說咱有急事,需太子殿下速速前來商議。”
“諾!奴婢這就是去辦。”
院門外,一奴婢恭恭敬敬行了一禮,轉身一路向跑往門外走去。
待到奴婢離去,朱高煦一雙虎目冷冷的盯著與之近在咫尺的錦衣衛總指揮使紀綱,沉聲道:
“紀綱.”
“昨日本王和太子爺,不是於太和殿中,向你千叮嚀萬囑咐嗎?”
“讓你這幾天的時候,務必要盯緊眼前的事情,整個應天府城的一舉一動謹防有變故發生嗎?”
“為何還能夠出現這樣的情況?”
“剛剛上任吏部的墨家弟子,被鬨事的學子,活生生的打死了三個。”
“三個人啊!”
“還是在大街上,你可知曉這意味著什麼?”
“這不是在對墨家的人出手,此乃是打我和太子爺兩人的臉啊!!”
“你就是這樣完成,與我和太子爺兩人麵前承諾的嗎?”
怒吼質問聲炸響開來。
紀綱頓時身子一軟直直的跪拜了下去,額頭之上冷汗止不住的往外冒,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天地良心啊!
就眼下發生的事情,紀綱做夢都沒想到,有人的膽子居然能夠這麼大,本以為最多也就辱罵、抨擊,哪知道某些人是真的敢動手傷人不說,還不知輕重的要了幾個人的性命。
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紀綱的第一反應則就是天塌了啊!
因為就昨天於朝堂上發生的事情,紀綱這個人精,比誰都清楚,漢王和太子爺兩人對於進駐工部的那些個墨家弟子的重視。
結果
就是兩人千叮嚀萬囑咐,無比重視的人物,居然在他手中死了三個。
說實話。
於此事上,紀綱也是心裡苦啊!
怎麼說呢?
畢竟他乃縱觀全局的人,肯定沒辦法什麼事情都做到親曆親為,而他的工作重心實乃放置於,監視昨日上朝的文武百官,因為在他看來真正最為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勢必是這些個位高權重的人這邊,所以.對於墨家晉升的官吏,他都交由手下的人去負責。
天知道。
這個他認為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反倒是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反倒是他認為最不可能出問題的地方,發生了這等大事。
簡直是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回答我!!”
見其沉默不言,朱高煦‘砰’的一聲,再次重重的轟擊在桌麵,一雙虎目冷冷的回望過去。
見此情形,紀綱知道這個時候裝鴕鳥沒有任何作用,不得不硬著頭皮抬頭回望了過去,小心翼翼的開口承認錯誤道:
“此事,臣之罪。”
“辜負了王爺和太子殿下的信任,未能完成許下的承諾。”
“臣無任何可申辯,請王爺治罪。”
“嗬嗬……”朱高煦一聲冷笑,怒喝道:“紀綱,你是以為,爾乃天子鷹犬,陛下的近臣,真自以為本王就動不了你嗎?”
“拿這樣的話,堵本王的嘴?”
“知罪,治罪?”
“這是認錯的態度,或者說認罪的態度?”
“爾不會不清楚,此非本王所需要,所想要的答案。”
“當然……”
“你也可以揣著明白擱我眼前裝糊塗。”
“但你放心,今本王就把話給直接撩這裡。”
“彆自持身份,有恃無恐。”
“整個大明,不是本王自吹自擂,隻要本王想動,至少現階段沒有任何一人是本王動不了的。”
“彆說你乃錦衣衛總指揮使,現如今老頭子不在京中,咱就算是把你給砍了,你覺得老頭子又能夠奈我何?”
“不信的話,紀綱你大可以於此事上試一試,看看本王有沒有這個本事。”
“我相信隻要操作得當,你這個多麵樹敵的錦衣衛總指揮使被砍頭,應該是很多人極為願意看到的結果,怕是很多人會為此拍手稱快。”
這話說的,不可謂不夠狠,已然是赤裸裸的威脅了。
可謂是把跪伏在地上的紀綱給整的愣在了當場,原本低垂著的腦袋驚得猛然抬了起來,麵露驚懼失措的回望了過去,心裡也不免跟著發毛,忐忑不安跳了起來。
倘若是彆人說這句話,紀綱可能還多少嗤之以鼻,將此言給當成一個十足的笑話來聽。
但.此話出自漢王朱高煦的嘴裡,這就讓人不得不鄭重,不得不認真對待了起來,畢竟彆人說這樣的話,可能最多就是威脅和嚇一嚇人罷了。
可以漢王朱高煦的性格來說的話,於眼下的情況,紀綱可真的不敢將其言語,僅當成一個威脅和嚇唬他的言語。
畢竟以這段時間來,他與朱高煦兩人相處,和見著朱高煦做的那些個事情,紀綱可絲毫不敢懷疑,朱高煦言語裡說的是假話。
實乃,朱高煦瘋狂起來,真的能夠做出的出樣的事情來。
再說了.
雖他貴為錦衣衛總指揮使,朝中正二品大員,替天子行權監察天下,手中的權力不可謂不大,不可謂不得天子信任和喜歡,但這層身份在外人看來,確實無比的尊貴,令人羨慕。
可紀綱不是傻子,知曉自己的身份雖尊貴,令人羨慕的緊,但和朱高煦這個實打實的親王來相互比較的話,則就完全不夠看,畢竟身為永樂大帝身邊的近臣,他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漢王朱高煦在永樂大帝心中的真實地位有多高。
彆看太子非朱高煦。
那也隻不過現如今的太子朱高熾,占了一個嫡長的名頭在哪裡,就是有著嫡長這個名頭,存在太子這個位置都差點沒落到朱高熾的頭上。
同時現如今的永樂大帝年富力強,還有那麼長的時間,天知道後麵會有什麼變故。
原本的太子之位,會不會再次落到朱高煦的身上。
此想法,亦並非紀綱胡思亂想,實乃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特彆是經過這幾個月,漢王朱高煦所行的一係列舉措,可謂是實打實的讓,朱高煦於永樂大帝的心中地位,再次拔高了不止一籌。
想到這裡,紀綱心中惶恐不安的情緒愈發的厚重了起來,低垂著腦袋連連搖頭,急忙為自己辯解道:
“沒沒沒”
“王爺息怒,王爺息怒。”
“微臣絕無此意,絕無此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