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論寒熱之道_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_思兔閱讀 

第77章 論寒熱之道(1 / 2)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路天正被李介賓說懵了,之前他眼裡“溫爾文雅”的李介賓,此時如寶劍出匣般淩厲。

以前沒看出來呀

賓哥,這麼有鋒芒的嘛。

李介賓飲下杯中酒,繼續對路天正指指點點說“你給我說說,傷寒傷寒,到底是熱病還是寒病?”

“外感風寒之邪,風寒束表,感而”

李介賓聽完樂了“那為什麼會發熱?”

“因為寒邪侵入機體,正邪交爭。”

李介賓徹底把杯子放下了,“路天正,讀過《內經》嗎?”

“呃,自然是讀過的。”廢話,我也是家傳中醫好吧,從小讀內經那是基本功。

“《素問·熱論》中,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你怎麼解釋?”

“額”路天正被噎住了,這,廣義狹義之分嘛,不過這話侯偉說了沒事兒,他要是說出來太掉段位了。

“好!那我問你,同是發熱,體溫升高,你怎麼知道是用麻黃湯!還是白虎湯!”

“麻黃湯無汗白虎湯有大汗、大熱、大渴、脈洪大,四大證”

李介賓笑的眼角淚花都要出來了,“那你再告訴我,什麼是寒熱?”

侯偉已經被這應接不暇的詰問,跟寒呀,熱呀的弄得暈暈乎乎的。

路天正沒有馬上回答,思考了很久,然後說出了一件事情。

他爺爺有位學生,是一位老中醫,建國之初就已經有了中醫師證,那個年代還沒有什麼官方稱號,他就是當地的名中醫。

自己小的時候經常會去他那裡玩,他也很熱情,跟小路天正說很多自己對於中醫藥的診治經驗。

他說自己過去條件不好,看病就沒有用過體溫計,卻不影響治療療效,現在用上體溫計,反而在用藥的時候進退維穀,仿佛是穿著皮鞋走泥潭,踏不下也走不出。

以前患者說自己很熱,他就會按照“發熱”的症狀去辨證。

現在有了體溫計,測出來的體溫升高了,而患者說自己不發熱,這就讓他舉棋不定了。

如果這個時候患者再說自己有“怕冷”的症狀,就更加棘手了。

像小青、侯偉這種,聽到這樣描述的症狀,馬上就感覺很彆扭。

一個患者,怕冷不發熱,身體也冷,但是體溫計測的體溫升高

那這算什麼?

按體溫升高說,要辛涼清熱吧,可是患者不覺得發熱,反而身體惡寒肢冷

李介賓聽得津津有味,示意路天正繼續說下去。

路天正喝了一杯酒,苦笑道“那時候我還小,沒有經驗,總覺得他有什麼好糾結的,等到我長大後開始給人開方子的時候,遇到內傷雜病還好,一旦遇到外感病,就會麵對跟那位老中醫一樣的問題。”

“何為寒熱?為什麼高燒要用麻黃?麻黃不是辛溫的嗎?”

侯偉在一旁不在乎的說“風寒表實證用麻黃湯,表虛證用桂枝湯,風熱證銀翹散,這不是很簡單的嘛。”

“那今天那個孩子,你覺得算是什麼證?”

“這”

說風寒吧,他體溫高,說表虛吧,他沒有汗,說風熱吧,他又昏迷而且本身就是用了清熱解毒的牛黃丸導致的

侯偉馬上覺得自己的腦子變成了一堆漿糊,原本覺得理所應當的知識就這麼亂成了一鍋粥。

李介賓已經不再生氣,臉上的笑意越發愉悅“表虛一說不是張仲景的說法,而是從宋人開始提出來的,所以漢朝的時候是不可能有什麼表虛證的說法的。”

“就好像古代沒有體溫計,古人不可能告訴你,我這個病人發熱,燒了多少度,算是什麼證,然後用什麼方,喝了之後,燒退了,體溫恢複正常了。”

“所以我們現在的中醫學教育有個最大的問題,混亂而片麵,將治療目的與治療手法混為一談認為,失眠要安神、高血壓要降壓、高熱要退熱、六腑以通為用,初學者一旦在腦海中生根發芽,就會誤入歧途。”

李介賓喝了一杯酒,“尤其是《傷寒論》被《內經》化之後這是如今傷寒兩大現象。”

郝老為首的“以經釋經”,就是用經典去解釋經典,聽了之後讓人感覺玄妙無比,開起方子來也覺得那叫一個圓滿無暇,但是明明那麼正確的方子,患者喝了居然沒效!

而另一派就是胡老這幫,主張給《傷寒論》去《內經》化,理論先放一邊去,從經方本身的方證入手,方證合一,治這個病用什麼方子有效我就怎麼治。

乃至於到了黃皇這幫人,學了本子的漢方醫學後,更是激進,直接要搞藥證合一,我這味藥是針對的什麼病,我這個方子針對的什麼體質,我一看這個人長的壯,我就給他上柴胡劑

學院派的中醫學生尤其深有感觸,經曆過層層考試後,被教材裡麵大量的病因病機理論以及各種辨證方法反複洗刷。

外感表證的體溫升高用“風熱犯表”來解釋,治療用“辛涼解表”來退熱,這樣更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

而外感表證體溫升高,反而用辛溫的方藥,就覺得很彆扭。

結果喝了辛溫解表的麻桂劑,患者居然還退熱了!那就是毀“道心”的事情。



最新小说: 情深於你不意外 柳下揮新書星河之上 官場美人圖 陸陽桃夭葉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掌上錦心薑錦心裴玨煦小說最新章節免費閱讀 反派女帝跟班,開局給男主淨身! 幸福選擇 她從途中來 天策 官途:從油田保衛乾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