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瑛的話中含義李世民聽出來了,不由地苦笑了一下,這個王英,還真是特彆“那,本王能不能問問,王英兄弟對竇建德的印象如何?”
“仁德敦厚。”
李世民拿眼睛看房玄齡了。房玄齡領悟,笑道“這麼說,王義士是看得起竇建德了。聽說竇建德在河北深得民心,看來不虛。”
“的確。”唐瑛繼續實話實說“竇建德稱夏王之後,任用了一班隋朝的遺老大臣,製定了一係列利民措施,把河北諸郡治理的夜不閉戶,是獲得了不少百姓的擁戴。”
唐瑛不看自己眼色一個勁說竇建德的好,把秦瓊給急的出了一身汗“王英,竇建德那是假情假意,不是……”
唐瑛絲毫不領秦瓊的情,對他的暗示是一點也不予理睬“秦將軍錯了。就王英一路上所見所聞,竇建德製定輕徭薄稅的政策是實,對於戰亂中的民眾來說,絕對是好事。他獲得河北民眾的擁戴也不虛。”
“依王英兄弟所見,竇建德和我李唐相比,如何?”李世民並沒有生氣,相反,他感覺到,王英如此直言不諱,一定還有彆的深意。既然王英了解竇建德,也到過長安,那麼,他對長安這邊也一定有所體會,作為一個中立的人,王英嘴裡的話怕是要比身邊這些人真實的多。
“對民眾的管理,相差無幾。”唐瑛也不避諱這個問題“作為帝王,夏王稍遜一籌。”
李世民眉毛一揚“為何?”
唐瑛知道李世民想聽什麼,也知道李世民想要考察自己,想到秦瓊詢問自己的事,唐瑛突然有了一個主意,既能讓自己暫時保持中立立場,也能看看作為秦王時期的李世民為人處事方麵的與眾不同“雖然夏王采取了一係列惠民政策,但他的班底在我看來,卻無長久之時,也無可取之處。”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互相看了看,眼中有一絲笑。唐瑛看在眼裡,卻不予理會,她知道這些人在想什麼,怕是以為她在故意吊秦王的胃口,以顯示自己的能耐。可惜,她不是那些俗人,有些話,她想說就說,不想說,彆人逼也逼不出來。
李世民沒有注意到心腹在懷疑唐瑛的用心,他神情關注在唐瑛話中的含義上,見唐瑛說話說一半,他有些不耐煩“繼續說。”
唐瑛看他一眼“沒了。”
“沒……了?”李世民不相信地看著她“何為無長久之時?何為無可取之處?”
唐瑛也不相信地看著李世民,不會吧,我已經說的那麼清楚了“夏王任用的都是大隋的遺老大臣,沒有培養自己的治理人才,當然無法長久。”
李世民那個鬱悶喲,這麼淺顯的道理他居然沒想到,難道這些就是王英不看好竇建德的原因?王英貌似說了實話,可是,又像保留了不少。隻是,該如何問下去呢?堂堂的秦王還是第一次碰上這種說實話說一半的人,不由得看向了房玄齡和長孫無忌。
明白李世民的疑惑與為難,長孫無忌笑著接了下去“王英,竇建德既然是仁德敦厚之人,那投靠他的人才應該很多,雖然以隋朝遺老為主,但他的班底不該這麼薄弱,不堪一擊吧?”
唐瑛淡淡地回他“仁德敦厚,要看是怎麼一個仁德敦厚法。他的仁德敦厚吸引不到有識之士。”
“哦?”李世民的興趣來了,他意識到,王英現在說的,怕才是想告訴他的“王英兄弟似乎對竇建德的仁德敦厚很不滿?”
唐瑛就等李世民這一句,馬上有些咄咄逼人道“夏王的仁德都是有目的的,有針對性的。這樣的仁德,我不認為能夠持久。”
“目的……”李世民心裡咯噔一下,似乎抓住了唐瑛話中的含義。
“光是收買人心用不著表現的如此特彆。”唐瑛不理李世民探究的目光,繼續說“夏王所重用者,不是降將就是隋之遺老。偌大的河北和山東,也是人傑地靈之處,但,夏王似乎沒有網絡什麼人才。我想,並不是沒有人,而是這些人既沒有顯赫的家世,也不出名。夏王對這樣的人才,怕是不屑一顧吧。我想不明白,夏王自己也是一介百姓的出身,為何也如此看重一個人的家世?”
唐瑛這一番話說出來,李世民再看看秦瓊低下的頭,有些明白了。看來,自己早晨問秦瓊的問題,秦瓊跑來找答案,結果引起這位反感了,前麵說了這麼多,卻隻是發牢騷暗諷自己而已,自己想聽到的一點也沒說“這……有良好的家世,學識自然會好許多。或許,也容易被發現。”
唐瑛冷笑“自魏晉以來,崇尚攀比祖宗榮耀,這股攀比之風,到現在依然很興旺呀。”
李世民有些尷尬“這……嗬嗬,嗬嗬,嗬嗬。”
“秦王也喜歡這樣尋找人才?”唐瑛不放鬆地追問了一句。
“本王不看重這些,隻要是有用之才,本王都會任用。”李世民一本正經地回答唐瑛。
唐瑛微微一笑“李唐果然比夏和鄭都強,很注重人治嘛!”
房玄齡眼見的氣氛不對,趕緊起身笑道“已經很晚了,秦王,該休息了。”
李世民笑了笑,站了起來“也罷。王英兄弟有什麼需求,儘管對叔寶說,本王囑托叔寶好好照顧你,不要客氣。”
唐瑛站起身來相送“多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