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瀟雨歇!
那邊,單雄信緊緊地追在李元吉身後,眼看就快追上了,卻突然聽到兩聲大喊“單雄信,不要逞強。”他抬頭一看,得,又是熟人,而且還是兩個,老子打一個可以,打兩個,沒這能耐。他狠狠地衝李元吉後背“呸”了一聲,拉轉馬頭,轉身就跑,老子不跟你們打。
秦瓊和程咬金一看,你很知趣,我們也不追,放過李元吉,兩個人也轉身跟在李元吉身後向李世民處殺了過去。李世民身邊很快聚集起上千名騎兵,沒有猶豫,李世民帶著這些人,就像剛剛從山上衝下來一樣,再次衝向鄭軍,一場短兵相接再次展開。
這一天,雙方激戰了整整三個時辰,當王世充下令收兵之後,鄭軍緩緩退入了洛陽城。唐軍雖然如期占領了青城宮,縮小了對洛陽城的包圍圈,也擊殺了鄭軍六七千人,但也付出了傷亡四千多人的代價,唐軍將領幾乎人人帶傷,連李世民也未能幸免。
坐在營帳裡一邊裹傷,一邊聽李元吉大罵單雄信,李世民的臉上卻是輕鬆的笑,今天這一戰,鄭軍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被唐軍的反擊給殺的隻能撤退進城,這讓李世民看到了破城的希望,王世充經過了兩次失敗,肯定沒什麼戰鬥力了,他決定趁勝追擊,從明天起,不分晝夜,強攻洛陽城,一定要趕在竇建德南下前拿下洛陽城。
李世民的想法很好,可惜,他忽略了一個問題,當年李密為什麼圍困了洛陽一年多都沒能打下洛陽,僅僅是個人的能力問題嗎?對於這個問題,李世民曾經困惑過,他很快就為當年的困惑找到了答案。
“秦王,鄭軍的投石車太狠了,我們的人還沒能進到弓箭射擊距離,就被砸的人仰馬翻,傷亡慘重。”
“秦王,鄭軍的強弩完全超出了我們的認知,射出的根本不是箭,簡直是大刀,而且還能連發,往往是咱們的人才躲開第一箭,第二箭,第三箭又到了,死傷太多了。”
“秦王,洛陽城牆太高,我軍的雲梯準備不足,需要重新製作。”
“秦王,洛陽城牆很厚,我軍的投石車根本不起作用。”
“報,秦王,鄭軍用水灌了我軍的地道。”
“報,秦王,鄭軍投石車摧毀了我軍百架高梯。”
“報……秦王,我軍傷亡近萬,屈將軍命小的來問,還攻不攻?”
十天之後,李世民終於狠狠地一拳砸在了案幾上“收兵。”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等人的眉頭也沒有展開過,洛陽城的堅固,鄭軍的頑強,城中防守械具的強悍都出乎了他們的意料,自圍住洛陽後,十天連續不斷的進攻,不僅沒跨上洛陽城頭一步,還傷亡了近兩萬將士,可無論唐軍怎麼拚命,就是拿洛陽城的城牆和城門沒有絲毫的辦法。
“他奶奶的,這仗還怎麼打?都打了半年了,一點進展也沒有。”李元吉罵罵咧咧地走進中軍大帳。
在唐軍中,李元吉並不是第一個發牢騷的人,其他將領或多或少地發了不少牢騷了。本來去年年底以前,唐軍的進展非常順利,洛陽城周邊的大小城池連帶鄭軍的防守陣地都被一一拿下,眼下就剩下洛陽城一座孤城了,可就是這座孤城,卻讓唐軍將士們在損失了近兩萬人馬的情況下,依舊毫無辦法攻下。唐軍全軍上下都彌漫著一股厭戰和失望的情緒。
不僅唐軍上下都疲憊地等著李世民下令班師的命令,連遠在長安的李淵在得知唐軍攻城失利,損失慘重的時候,也派人給李世民送來密函,讓他酌情考慮回軍的問題,實在不行就先撤,休整一段時間後再打。
撤軍就意味著失敗,撤軍就意味著半年的努力成為泡影。李世民很清楚這點,一旦唐軍撤走,王世充會很快收複洛陽城周圍的城池,而竇建德也會借機快速南下,與鄭聯手侵吞河南地界,或者,竇建德會在唐軍是身後撿拾勝利果實,一並吞下王世充,從而快速擴大地盤和勢力,這樣,唐麵臨的就不會是兩個相對弱的對手,而是一個一點也不亞於李唐的勢力。
煩躁地起身在營帳裡走來走去,李世民那張陰沉的快要出水的臉把李元吉都嚇住了,他趕緊閉上嘴,不敢在出聲。其餘將領更是看著李世民不停走動的身軀大氣都不敢出。
急促走了好幾圈後,李世民停了下來,凶狠的目光在營帳中掃了一圈後,沉聲道“本王隻說一次洛陽未破,誓必不還,軍中上下膽敢言班師者,斬!”
麵對一群目瞪口呆的下屬,李世民強迫自己鎮定下來,緩緩解釋“河南,除了洛陽城,已經全部掌握在我們手中,隻剩下洛陽一座孤城,王世充能堅持多久?當年李密放棄攻取洛陽城而去與宇文化及決戰,從而白白失去了進入洛陽城的機會,今天,我們不能重蹈覆轍。再說,我們撤軍後,這個勝利果實會落到誰的手裡?竇建德。你們甘心嗎?本王不甘心,大唐不甘心,你們也不會甘心!”
一席話說的眾人低頭不語。李世民鬆了一口氣,讓自己的心情平複一點,才道“本王知道,你們心疼三軍將士,心疼本王,可是,困難一定是暫時的。當年,我們一起打薛仁杲、打宋金剛的時候,不困難嗎?比現在困難的多。可我們堅持下來了。本王堅信,這一次,我們一定能堅持下去,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誓死跟隨秦王。”尉遲敬德、秦程咬金、邱行恭、長孫順德等人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喊了起來。
“好。本王要的就是這樣的決心。”
屈突通看看大家,想了想,還是忍不住道“秦王,我們能堅持,可,皇上那兒……”
李世民看了屈突通一眼,他明白,屈突通是在提醒他,做出不撤軍的決定,一定要跟皇帝溝通,否則,引起長安那邊的猜測,對大軍不利。
李淵能很快知道前線失利的消息,是因為他在李世民身邊安置有自己的耳目,不要說彆人,就是宇文士及和李元吉也會時時刻刻把這裡的消息報告給皇帝,而李淵給李世民的密旨,這幾個人也應該知道。所以,屈突通的提醒非常及時。
李世民思考了片刻,把目光看向了封德彝,這個人,既是主戰派,又是皇帝信得過的人,派他回長安應該是一舉兩得的措施“封大人,這裡的情況你都清楚,正好父皇派人詢問這邊的戰況,本王想請大人回長安一趟,不知大人……”
封德彝馬上就站了起來“老臣這就回去準備一下,明日一早動身。”
“好,勞煩大人了。”
入夜之後,唐軍營地裡寂靜一片,連日的戰鬥使得大家都疲憊異常,軍士們早早就休息了,而將軍們也因為李世民下達了長期圍困洛陽的命令而暫時放下了心頭之事。李世民坐在營帳中並沒有休息,靜靜地思考下一步的行動。圍城簡單也不簡單,後續的糧草問題,竇建德問題,朝中的議論,軍中的軍心等等,都需要主帥找出解決之道。
“秦王休息了嗎?”
“還沒有,需要小的去通報嗎?”
營帳外傳來低低的對話聲,將李世民從沉思中喚醒“李武,何人在外麵?”
李武掀開營門走了進來“秦王,秦叔寶將軍在外求見。”
“請他進來。”
秦瓊很快就走了進來,一直走到李世民跟前才停下腳步,並看了李武一眼。李世民明白了,這位半夜跑來,一定有什麼瞞人的事情,他衝李武使了個眼色,李武快步走了出去,把住了帳門。
“何事?”
“秦王,末將想起一個人,或許能對我們攻打洛陽出幾個好主意。”秦瓊猶豫了一下,還是把話說了出來。
“誰?”李世民的興趣騰地來了。
“王英。”
李世民沒有料到,秦瓊竟然提到一個他完全沒有想到的名字,不覺有些發愣“是他?”
秦瓊低著頭,沒看見李世民臉上的詫異。推薦唐瑛前來的想法,在他心中已經很多天了,但他的內心一直很矛盾。按理說,這個時候,唐瑛能置身事外最好,可是他又覺得,唐瑛此時參與進來,並為攻取洛陽立下大功,似乎好處更多。思前想後,秦瓊還是下了決定,先把唐瑛拉下水,至於到底是好是壞,走一步算一步好了。
李世民不知道秦瓊推薦“王英”的目的並不簡單,他僅僅以為秦瓊是為他這個主帥著想,所以推薦人才。可李世民的內心已經激動不已了。大半年以來,與王英相處的點點滴滴始終縈繞在他心頭,他不是沒派人找過王英,可那幾個到洛陽和周圍城池尋找的人都沒有得到一絲消息。眼下,秦瓊突然推薦王英來破洛陽,讓他預感到他又能見到王英了,他不激動才怪。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