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瀟雨歇!
“這……”劉弘基鬨了一個紅臉。
劉弘基並沒聽出唐瑛話中真正的含義,但李世民、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等卻聽明白了,唐瑛是在表達對秦王府不曾收斂實力的不滿。李世民眉頭輕輕一皺,看了看唐瑛,想說什麼又沒說出口,隻是輕輕歎了一聲。長孫無忌則是用不滿的目光看看唐瑛,就把目光轉向彆處了。
倒是房玄齡微微紅了臉,轉過眼神,不敢去看唐瑛。這段時間,秦王府很多事情做的都很強勢,拉攏人才更是不惜餘力,他都覺得太張揚了些。可惜,秦王不這麼想,也不想韜光養晦,他也無奈呀!
唐瑛環視了一下屋裡人,又追了一句“水滿則溢的道理,想必不需要我來解釋了。”
“咳。”李世民咳了一聲,趕緊把話題拉回來“唐瑛,你從父皇那來,可是父皇說了什麼?”
唐瑛搖搖頭“恰恰相反,陛下壓根沒提出兵人選。唉,事有反常,陛下越是回避這個問題,越說明有問題了。”
李世民啊了一聲,想了一下,也是麵沉如水了“嗯?難道這一仗,父皇有可能讓李孝恭統兵出征?否則怎麼會留他在長安,而放下江南不管?”
唐瑛皺眉頭想了一會兒,搖頭了“秦王,陛下對我說,河北戰局要打,突厥那邊更要防範。”
唐瑛這一說,房玄齡想起一事“秦王,唐瑛提醒的對,昨日在大殿上議論軍情時,陛下提到了河西突厥進犯,眼光似有意無意地看向了西安王(李孝恭),而在提到劉黑闥時,眼光又久久放在你身上。莫非還在考慮兩線作戰的問題?”
房玄齡這樣一說,劉弘基點頭了“劉黑闥再次起兵,連結突厥,可謂氣勢洶洶,短短三個月,就將原來的地盤全部收回,河北山東之勢比上一次更為危急,高開道也公然入侵晉州,策應劉黑闥之舉很明顯了。不過,我還是認為,這種情況下,除卻秦王,誰還能力挽狂瀾?”
劉弘基的分析,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特彆是尉遲恭等武將,在他們眼裡,這樣的戰爭,也隻有李世民帶領他們去打才能打勝,他們也都迫切渴望在河北戰場上再立新功。
“秦王,帶著咱們再乾一場,這次一定要生擒劉黑闥,宰了他,為羅小子報仇。”大嗓門嚷嚷的隻有程咬金。
秦瓊拽了程咬金一把,自己卻笑著對李世民說“秦王,陛下怕是在等您自薦呢。”
“秦王,下令吧。”侯君集坐在李世民身側,也在摩拳擦掌。
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卻沒有這些武將的自信,他們的眉頭一直緊鎖,既不點頭,也不發言。他們比這些人更清楚眼下秦王府麵臨的困境,皇帝的猜疑日漸增多,此時軍權的歸屬關係太大,怕不是那麼好爭取的。
唐瑛長歎一聲“秦王,我匆匆過來就是想就這一問題提醒大家。秦王帶領大家打仗,的確是無往不利,消滅劉黑闥也應該不在話下。可各位將軍,咱大唐可不僅僅隻有秦王一個統帥。以往,陛下要讓秦王出征,都是很痛快地下旨,可這次卻一直在遲疑,聖心難測,大家還是穩重一些為好。”
李世民也皺眉頭了,唐瑛說的在理呀,唉,西征突厥回來後,特彆是李神通那塊土地的事之後,李淵似乎有意識地逐漸疏遠他,已經好些日子沒有在兩儀殿單獨召見他,或者讓他去說說話了。
前一段時間,李世民還為此檢討一下自己,他也有不對的地方,這些日子,他全身心都投入到文學館裡,每日都和文學館裡的人商討國家大事,特彆是在政治經濟上進行了多方位的探討,他學到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同時,他也努力在百官眼裡改變著自己能武不能文的印象。
可是,這一段時間,李世民已經發現,皇帝對他的疏遠絕不會是因為他太忙了,忽略了和皇上的父子感情交流,而是他的父皇一直不滿他,而且,對他,對天策府的猜疑越來越多,前幾天,洛陽那邊還有人捎話來說,皇帝內廷的人出現在了洛陽。
想到這些,李世民苦笑一下,看來,唐瑛有些話說的也對,天策府表現的的確太搶眼了,但是,如果不表現出實力來,又怎能吸引彆人的目光,怎麼能……樹立他的形象。李世民想著就有些煩悶,甩了甩頭,把這些事情拋開,先顧眼前再說。
河北糜爛到此地步,他的父皇即使對他再不滿,也不會發泄在國家大事上吧,河北烽煙燒的太旺盛了,再不去,怕會一發不可收拾。難道……
李世民思考了一會兒,把眼光投向唐瑛“你剛剛不是說,父皇似乎還是想讓本王領兵出征嗎?怎麼又說聖心難測?”
唐瑛環視了一下在座的各位,方欠身回答“秦王,我去覲見陛下,陛下跟我聊了很多晉陽起兵前後的事情,並突然間提到了太子以往的戰功。”
“太子以往的戰功?什麼意思?”李世民心裡咯噔一下,似乎抓住了什麼。
唐瑛歎口氣“陛下回憶起了當初晉陽起兵到打入長安的過程,對臣講起了很多往事。陛下在講述這些往事的時候,是將秦王的戰功和太子的戰功同等看待的。並且,陛下還幾次提到了太子在籌措糧草、兵械,安慰地方鄉紳、拉攏門閥士族等方麵的的功勞。臣記得,陛下對臣說了一句話太子打仗也不錯,現在滿朝文武卻多不知太子的武功,唉,朕給他的機會太少了。”
“什麼……”
驚呼出聲的人不止一個。眼下秦王府和太子府之間的明爭暗鬥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秦王府最大的本錢就是軍功,靠軍功在朝廷和民間樹立起的威信壓過了太子府。如今,很多眼亮耳聰的大臣都在密切關注著秦王和太子之爭,在斟酌立場問題,秦王府的努力也在這些方麵。
可一旦皇帝真讓太子率兵去河北,且不說成功與否,就這件事本身傳遞出來的信息,也足以讓那些已經傾向秦王府的臣子們再縮頭回去了,幾個月的辛苦努力,恐怕就會成為泡影。更可怕的是,太子獲勝,那就有了軍功,秦王府的優勢就……
望著已經變了臉色的房玄齡等人,唐瑛苦笑,她就是明白這其中的厲害關係,才急衝衝地來這裡。而此時的唐瑛已經不是兩年前一心想幫李世民通過正常途徑奪取太子地位的她了,兩年中,變化太大,李世民的變化,秦王府的變化,還有她本身的變化。
太子李建成並不是她以前從書本小說裡認知李建成,不是那個荒淫無道欺弟敗壞人倫的李建成;皇帝李淵不是後世描寫的無能君王,不是隻能靠李世民一個人得到大唐江山的笨爹。李建成為人的溫和,李淵狡猾的智慧,顛覆了唐瑛的認知後,也在改變她的主觀思想,唐瑛有時候也在反思,自己先入為主地決定了許多事情,是不是也太心急了。
可是,唐瑛記憶中最深刻的卻不是這些曆史人物的點點滴滴,而是那輝煌的二十年貞觀盛世,那在中國曆史乃至世界曆史上都有濃重色彩的大唐盛世,還有那讓萬國敬仰的天可汗唐太宗。每每想起這些,唐瑛那有些動搖的心智再次堅定起來。無論怎麼說,李世民還是最好的帝王,為了貞觀盛世,她也不該放棄對李世民的幫助,雖然,這種幫助也許並不需要。
隻是,唐瑛雖然依舊堅定了幫助李世民登上皇位的心,也依舊不曾改變要幫助李世民和平奪權的路線規劃,但在內心深處卻也悄然發生了一些改變。唐瑛最大的改變,就是力圖在幫助李世民奪權的同時,還能保下李建成的命。
唐瑛幫助李世民最大的願望就是儘力製止玄武門事件,製止這場兄弟間的殘殺。如果說唐瑛以前想製止玄武門事件發生的出發點僅僅是不想讓李世民再背上殺兄滅弟惡名的話,現在唐瑛想的卻是李建成不該死。
隻是,太子與秦王之爭已經開始了,在事態還沒有進入到白熱化階段之前,還是儘力不要讓矛盾凸現出來,隻要公開的臉皮還沒有撕破,一切都還來得及改變。抱著這樣的想法,麵對李建成可能率軍出征的情況,唐瑛想的不是製止,而是如何將這件不利於秦王府的壞事往好的方麵引導。
眼下,秦王府眾人的驚愕和恐懼感讓唐瑛再次確定了自己的想法。她的目光緊緊地鎖在李世民的臉上,望著這張瞬間蒼白的臉色,唐瑛緩緩地說出了讓眾人都想不到的話。
“秦王,你現在隻有兩個選擇一,馬上進宮去找皇帝,自薦出征;二,坐觀其變,無論陛下的選擇是什麼,都不要發表意見。一旦太子掛帥,請先去表達忠誠,並且,請秦王告訴太子,天策府眾將都可聽從太子的號令奔赴戰場。”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