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瀟雨歇!
隻是,陳叔達雖然參與了李淵大部分的機密文件的起草定稿等等,又是黃門侍郎,納言侍中,天天陪伴在李淵身側,應該是李淵最最信任的臣子了,但陳叔達與李淵的私人關係卻遠遠比不上裴寂和封德彝,甚至比不上裴矩,這是因為陳叔達不會說皇帝喜歡聽的話,也不會去用心揣摩皇帝的心思,所以,他大多數時間裡都是默默地待在偏殿,李淵不召喚就不會到帝前邀寵。
此時,站在李淵的身側,陳叔達秉持了自己一貫的原則,看著身前一尺的地方,沉默不語,等著皇帝的囑咐。
“子聰,在朕身邊的這些人中,朕最信任你了,你可願意為朕分憂?”等了半天沒聽到任何聲音,李淵隻得苦笑著先開口。
陳叔達眉頭微微一皺“陛下有何吩咐?”
李淵側頭看他“在朕的兩個兒子中,你覺得哪一個更好?”
不出所料,陳叔達驟然聽到這樣的問話,也是身形一動不動,沒一點吃驚的地方。李淵欣賞地看著陳叔達,他就喜歡這個人處事不驚的樣子。
陳叔達真沒啥吃驚的,兩個皇子之間的明爭暗鬥,長安城裡瞎子都看得出來,何況身為中樞大臣的他。而李淵有此一問,陳叔達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這或許跟他的出身有很大關係,在他看來,皇儲之爭是很正常的事情,皇帝在皇子之間進行選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回稟陛下,兩個都很好,不分伯仲。”
李淵略顯意外地揚揚眉“都好?沒一點區分?”
陳叔達低垂著眼目,繼續回答“是,無論哪一位皇子,都是文武全才,都能當一個好皇帝,都能給大唐帶來繁盛。”
李淵苦笑,這個回答等於沒回答,一點實際的意思都沒有“子聰,同樣的問題朕問裴寂,他說正統為重,明擺著向著太子;朕問封德彝,他說這是朕的家事,臣子不好多嘴;朕問裴矩,他左右言之,就是不肯回答朕;朕問蕭瑀,他張口秦王閉口秦王,隻認得秦王一人。眼下朕問你,你卻如此回答,和封德彝等人有什麼區彆?你們是不是都怕得罪人呀?”
“回陛下,臣說的都是肺腑之言。”陳叔達很認真的抬頭看向李淵“皇帝的家事就是國事,皇帝沒有家事,裴相錯也;既然是國事,臣子就該正言之,怎好緘口不言,封大人他們也錯也。”
李淵哦了一聲,興趣來了“這麼說,愛卿所言是心裡話嘍?你真的看好朕的兩個兒子都能當一個好皇帝?”
陳叔達肯定地點頭“是。”
“原因?”
“臣知道,眼下多數人眼裡看見的是太子的理政之才,秦王的戰功赫赫,都偏袒一方。然在臣看來,太子和秦王都具有不同凡響的文治武功。太子當年隨陛下起兵,自帶一軍,戰場上殺敵立功不亞於秦王,若是臣沒記錯,拿下長安城的首功是太子;河北之戰,太子掛帥一舉平定叛軍,其軍務上的能力令老臣也刮目相看;而秦王這些年的確東征西討攻無不可,為大唐一統立下赫赫戰功,然老臣卻更看重秦王每攻取一地後的撫民治政之能,其經略數年的陝西、並州、洛陽等地,百姓安居樂業,漸有欣榮之氣象,其帳下的房杜等文士的能力,也堪比東宮屬臣。故而,臣這兩年來冷眼旁觀,以為無論陛下選哪位皇子繼承大統,都將是我大唐的福音。”
隨著陳叔達的侃侃而談,李淵的頭也在不停地點,這些都是事實,也都看在他的眼裡,正因為兩個兒子都這麼優秀,他才會這麼難。唉,要是隻有一個傑出的兒子就好辦了。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兒子都很優秀,而在於他們都想當這個九五之尊。
“唉,讓朕再好好想想。”李淵來回走了幾步,突然停下來,望著陳叔達一笑“子聰,你覺得,朕將李瑛縣主配他們中的誰更好?”
一向冷靜的陳叔達這次也不冷靜了,愕然看向李淵,這,這兒媳婦可就是家事了……隻是,微微苦笑,他剛剛才回答了皇帝,帝王家沒家事,這下該怎麼開口呢?
李淵得意地看著陳叔達終於變了一下臉色,嗬嗬,你不是說朕這裡沒家事了,這下看你怎麼回答。
陳叔達想了一會兒後,拱手回答“老臣認為,李瑛縣主為人性格豪爽,且不喜他人安排自己,故此,老臣覺得,陛下應該問李瑛縣主自己的意思。”
李淵唔了一聲,陳叔達也算是把唐瑛的性格說對了,可是,唐瑛卻一個都不想選,這個,怕是你就不知道了“朕當然會問李瑛她的想法,但朕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這……李瑛縣主與秦王有戰場上結下的友情,與太子殿下有國事上結下的交情,她又有大功與社稷,配哪位皇子都不錯。隻是,老臣覺得,李瑛縣主的遭遇堪奇,生性好強,怕是不會願意屈居人下,而太子妃和秦王妃並不過錯。”
陳叔達的回答讓李淵微微一愣神,陳叔達似乎提醒的對,唐瑛不願意做選擇,真是不想嫁入皇家,還是因為不願意屈居正妃之下?這個問題他可還沒想過,如果是前者,隻要他一道聖旨,那管唐瑛願意不願意;但如果是後者,恐怕就要好好考慮一番了,彆前院打鼓,後院失火,那就得不償失了。
“嗯,愛卿提醒的對,讓朕再好好想想,你下去吧。”
“是,老臣告退。”陳叔達慢慢地躬身退到十步開外,才轉身疾走而去。
唐瑛最終還是沒能跟李世民去並州,並不是李淵不同意,而是緊隨其後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讓李世民想去並州的計劃完全擱淺了。
四月二十六,日子不錯,秦王府裡人頭擁擠,各處跑來賀喜的人絡繹不絕。秦王雖然眼下不怎麼得寵,但添丁之喜大家還是得來賀賀,否則,秦王的臉色怎麼樣都不用說了,皇帝那張臉絕對難看,不管怎麼說,李愔可是他孫子。故此,承乾殿借著李世民六子李愔的誕生,又熱鬨了一把。
眾人都賀喜,唐瑛自然也要來,而且,她還不能以普通臣子的身份來,要以縣主的身份來,而且,還要好好打扮打扮,免得在眾人麵前丟了秦王府的臉。嗚呼,一大早折騰了半天,把她累的夠嗆,這才能保持一定的“風度”坐在一群衣著華麗的貴夫人中間向長孫無垢表達自己的心意。
長孫無垢穩穩地坐在主位上,麵帶和善幸福的微笑招呼著四方來賓,凸顯出她的善良與賢惠,言語之中更是充滿了對楊貴夫人的敬意與友愛。唐瑛在今天的日子裡不可能坐到長孫無垢的身邊去,但長孫無垢卻巧妙地安排人專門對她照顧有加。
而一些眼光很毒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唐瑛在秦王府裡所受到的特殊待遇,於是,街坊之間的那些傳言自然地就在他們心頭浮現而出,還有不少人用嫉妒羨慕的目光看著唐瑛,羨慕她有本事,羨慕她日後將要得到的顯赫地位,嫉妒她能成與長孫王妃這樣的人相處一室。
唐瑛明白有些人的想法,對長孫無垢的安排也是淡淡笑納,不管長孫無垢是出於完全的真心,還是另有所圖,她都會領受這份好意,至於以後還不還嘛,哼哼,以後再說。
很守規矩地坐了一陣子後,又一撥貴婦們到來,趁著大家目光放在新來者身上時,唐瑛叫過跪坐在身後侍奉的靈雲兒,讓她去對香怡說,她們主仆要先行告辭了。
靈雲兒自從李秀寧死後就跟了唐瑛,這是李世民的吩咐。原來,靈雲兒原本就是唐國公府裡的侍女,長孫無垢嫁進來後,就撥給了她使喚,和香怡一樣,是長孫無垢身邊最得力的人。
李淵晉陽起兵後,李秀寧為父親打下大片江山,深得李世民這個弟弟的愛戴。而靈雲兒天生有些力氣,原本比一般女子強健,故此李世民專門讓人訓練了她,然後送到李秀寧身邊照顧她。
唐瑛也是從葦澤關回來後才知道此時,也才明白為什麼李秀寧傷重的時候,靈雲兒會怕回到長安無法向秦王交待了。唐瑛本想拒絕李世民的好意,但靈雲兒卻自願要跟她,她本靈雲兒在葦澤關又結下了姐妹情義,便沒再推辭,從此唐瑛身邊就多了一個貼身侍女。
靈雲兒畢竟是貴族宅裡出來的,接人待物上比易水強了不止幾倍,故此,在唐瑛出門拜訪他人或進宮參加李淵的小型宴會時,也不會再是一個人,也有侍女跟隨了,於身份地位等麵子上好看多了。
香怡很快向長孫無垢稟報了唐瑛欲告辭的消息,長孫無垢隻是微微皺了一下眉頭,旋即和眾人說笑了幾聲後,方笑著起身招呼唐瑛過去。唐瑛當著這麼多人的麵,怎麼也的給長孫無垢把麵子撐足了,也笑著走了過去。
“妹妹,還是用了飯再去吧,我讓人專門做了你愛吃的小菜。”
長孫無垢的聲音不大,但卻夠距離他們很近的幾個人能聽到,這些人立馬側目了,而且,不到一天的時間,長安城裡一定會傳開秦王妃和李瑛縣主非常要好的說法。這是長孫無垢的如意算盤,但唐瑛顯然沒往這方麵想。
“王妃抬愛,李瑛感激在心。”唐瑛回長孫無垢一個大笑臉,而後又湊近一步,小聲道“我今兒有日子,眼下腹中不太舒服,想早點回去。”
長孫無垢一聽,知道唐瑛家裡沒有專門的馬車,立馬對香怡招招手,小聲囑咐她去備好馬車,送唐瑛回去,而後囑咐唐瑛“妹妹彆再客氣,知道你的脾氣,就不用我的車送你了。回去後讓靈雲兒弄點燙燙的暖袋給你敷上。”
唐瑛身上也的確不太舒服,與其走出宮門再去尋找馬車,不如坐現成的回去,因而也就不再推辭,說聲告擾,跟著香怡出去了。隻是唐瑛也不曾想到,這輛小小的馬車,卻成了她為李武報仇的工具。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閱讀!(未完待續)